阅读历史 |

第418章 悦耳的驼铃声(1 / 2)

加入书签

黄土高原的广袤土地上,一支庞大的运输马队正在慢悠悠的穿梭在黄土沟壑间。

近千辆马车绵延了长长的一队,如同长龙般游动在山路之上,远远望去,蔚为壮观。

拉车的骡马上,牵挂着的驼铃“叮当、叮当”的响着,穿着羊皮袄的车夫们,一边挥舞着马鞭,一边合着驼铃声,唱起了黄土高原的人民最喜爱的信天游。

“横山里下些游击队,

一面面的个红旗硷畔上插,

你把咱们的游击队引回咱家,

滚滚的米酒 热腾腾的馍,

招待咱们游击队好吃哟喝,

三号号的个盒子红绳绳,

跟上我的游击队闹革命……”

曲调悠扬、高亢奔放的歌声中,传达着车夫们的喜悦和期盼,也传递着这些陕北支前群众们的豪迈和豁达。

伴随着运输队的,是边区专门派出的护卫骑兵部队。这些年轻的战士们,娴熟着驾驭着胯下的战马,来回穿梭在运输队伍的前后方向,侦察警戒着可能的敌情,同时也合着拍子,一同附和着这些悦耳的小调。

……这是一支刚刚从黄河岸边赶回的运输队,是386旅打通交通线后,第一批接收到前线八路军运回物资的边区运输队,运载着前线根据地运回来的大量黄金白银、药品弹药等各类物资。

这些物资,不仅仅是边区生活和战斗的必需品,同时也是支持抗战发展的重要物资,是坚定当地群众胜利信心的重要保证。

………………

过去几个月,老家的日子遇到了一些困难,当地群众的信心也产生了一些波动。

6月以来,鬼子在欧洲德国迅速击败法国的刺激下,在中国发动了全面攻势,并着重加强了对华北地区的兵力,成功切断了老家、晋绥根据地与其他根据地的物资交通线,截断了老家与前线根据地的物资流通。

这对边区政府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要知道,此时的边区根据地早已经是被国民政府三面重兵团团包围。

从1940年第一次反共高潮开始,国民政府就加紧了对陕甘宁边区的包围封锁,哪怕抗日前线很困难,但国民政府仍然增调了30万军队,连同之前的20万部队,分驻边区周围各县,构成了共50万大军组成的包围圈。

目前,这些包围部队在边区周围构筑了五道包围封锁线,北起府谷、横山,西起宁夏、甘肃,南沿泾水,东到黄河,封锁沟堡绵延数省,关卡哨站比比皆是,便衣侦探到处巡逻,检查扣押过往商旅,真是“筑垒山无色,丁抽路断行”。

为了封锁边区,打击边区经济,掠夺边区物资,国民政府对前往边区的货物运输与贩卖实行了严格的统制。临近边区的彬县、西峰、平凉等地建立了百货登记管理局,专管棉花、布匹、洋纱、洋火等运销的登记与管理。凡运销这些货物必须持有该局核发的运销证,如不按规定运销者,货物全部没收。西峰、彬县、宜川、耀县、三原、吴忠堡、榆林、洛川等地规定,购货要持购货证,运销要持运销证,国民政府还制定了禁止货物进出边区的法令,禁止必需品如棉花、布匹等运入边区。

边区盛产食盐,抗战初期获利颇丰,但是1940年开始,国民政府对于边区的食盐实行了严格的限制。一方面,他们严格限制购销边区食盐的脚夫商贩,一旦发现私自贩卖者立即没收甚至杀害,另一方面,他们特意开放了一个口岸,成立专卖机关,低价购买边区食盐,运回国统区后方加价贩卖。

国民政府的严格封锁,使得边区的物资获取渠道受限严重,十分依赖与前线的物资交流。

仅靠边区自己,是很难养活大量的民众和脱产人口。在过去几个月的交通中断中,老家依靠大量的物资储备,并未发生物资紧缺匮乏的局面,但是突然熄火的民间物资流通,已经影响到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也增添了群众们的担忧,让整个老家都弥散着焦虑的氛围。

………………

幸好,这些都是过去式了,以灵石介休为核心的物流渠道再次被打通,边区恢复了与前线的流通。

此次,边区之所以组织如此大规模的运输队伍,除了需要运回前方总部和张云那里再次提供的大量物资外,另外一个重要因素也是通过大规模征调支前群众,让往来群众们看到实实在在的物资流通,从而解除现有的疑虑和担忧。

如今,这响亮的驼铃和嘹亮的信天游,已经向路边的群众说明了一切,让边区群众对未来的发展再次充满了信心。

顺便说一句,老家所在的边区政府绝不是只进不出,完全依靠前线根据地供给。相反,他们已经成为了重要的物资中转调配中心。

虽然国民政府封锁很严,但是在各个大佬们的努力下,边区仍然成功通过各种渠道,打通了磺胺等各类药品的销售链条,成功将前线送来的大批量自产药品和珍贵民用品隐蔽销售到国统区,并换回了大量重要物资。同时,每次前线根据地送来物资时,边区政府也会送走大量的食盐、硝石、汽柴油等物资,以供应前线及平原地区根据地军民使用。

边区,可是拥有着目前中国少有的油田--延长油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