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好用的云式(云烟造)手榴弹(1 / 1)
在张云和独立支队的干部们正在部署开展大采购工作时,晋察冀根据地反围攻战斗已经掀开了帷幕。
1938年9月20日起,日军为实现“南取广州、中攻武汉、北围五台”的作战计划,在华北集中第26、第109、第110师团和独立混成第2、第4旅团等部共5万余人,以分进合击战术,对以五台山为中心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实施多路围攻。
面对严峻的形势,按照晋察冀军区司令部部署,各部队采取以广泛的游击战阻击、消耗和疲惫日军,并寻机歼敌的战略。
经过一年多的迅猛发展,晋察冀军区已经拥有了数万的兵力,但因为大部分兵力都分布在冀中、冀北,反而北岳地区兵力并不多。同时,各部队因发展太快,造成武器配置非常不足(仅三分之一的战士有枪,且很多枪的膛线已经磨平),很多战士们不得不拿着大刀、红缨枪去迎战敌人。
但幸好,晋察冀根据地早早有了自己的修械所,可以自产一部分黑火药手榴弹,让战士们已经熟悉了如何利用手榴弹对抗敌人。而张云提供的20万颗手榴弹,也被军分区提前下发给了主力及民兵部队,成为了晋察冀根据地军民反围攻的利器,让战士们如虎添翼!
……
五台山附近弯曲陡峭的山路上,趴在山石后观察山下鬼子的年轻民兵问着旁边的民兵连长:“连长,鬼子这么多,我们这一战怎么打呀?”
连长同样一边观察着鬼子一边说道:“咱们这点人怎么跟鬼子硬拼,之前营长不是说了吗,咱们要以游击战消耗敌人。看到鬼子侦察部队没有,咱们专门打他们!”
说罢,他稍稍低下头,躲过了鬼子侦察部队的视线。
现在的鬼子也精了,在山区行军时不会大摇大摆的排队前进,一般会有一到两支侦察部队,在左右两侧的山上先行侦察,以便提前发现埋伏的八路军大部队。
当然,这样行军速度就会慢下来,为根据地军民从容撤退留下了充足时间。同时这样的安排也为小部队作战提供了方便,毕竟仅有七八人或者十几人的侦察部队,更容易被游击队埋伏。
现在山下的鬼子就是这样安排的,两侧山坡上各有一个由4个鬼子和4个伪军组成的侦察小队,其中靠近游击队所在一侧的鬼子伪军已经逐渐接近了游击队所在。
鬼子伪军毕竟都是初次来到这里的山区,对地形很不熟悉,山石嶙峋下哪能发现有心隐藏的游击队。这不,游击队连长专门带着15个人藏到了石缝里,而鬼子侦察部队已经接近了却硬是没有发现。
看到日伪军侦察部队已经接近自己30米范围内,游击队连长和旁边的队员们纷纷从腰间手榴弹袋取出来一枚“云烟造”手榴弹。大家撸了一下铁环,扣紧了外置破片,然后打开下面金属盖,拉响引线,随后16人同时隔着山石,向着石头后面的鬼子侦查队扔去。
刚刚扔出去,刚才的小战士提起自己的梭枪(红缨枪)就要向前冲,被连长一把抓住。
“轰”、“轰”……剧烈的爆炸声从山石后面不断传来。
这时候连长才举着驳壳枪,带着其他战士们跨过了山石,向着鬼子侦察小队方向冲去。
之前他们使用自制的黑火药手榴弹,16颗手榴弹砸过去也就炸死炸伤三四个日伪军,甚至有可能一个都炸不着。所以战士们才会习惯扔出这么多手榴弹,并接着就往敌人那里冲。
但这一次情况大不一样,等他们翻过山石冲向敌人时才发现,山石后面的8个日伪军都已经倒在了地上,大部分人被密集的弹片直接击毙,仅有一两个人还在抽搐着,但也是弥留之际的样子。
“乖乖,这手榴弹威力贼大啊,竟然把鬼子都炸死了!”小战士兴奋地说道。
连长却很冷静的举着枪说道:“还愣着干什么,赶紧捡枪和子弹去,抓紧撤!”
战士们如梦初醒,兴奋的走过去从尸体上扒拉下步枪和子弹带、子弹盒、手榴弹等,正还想仔细翻翻口袋,头顶已经飞过了子弹。这是山下的日军听到爆炸声后,发现了被伏击的侦察小队和游击队员,并向着这边进行射击。
“别捡了,快走,快走!”连长可是知道鬼子枪法精准的,他弯下腰,督促着战士们离开,并顺手从腰里拿出两颗边区自制的手榴弹,向着鬼子方向扔去。
鬼子还远在山下着呢,怎么可能炸着,他这是把黑火药手榴弹当烟雾弹了,利用产生的硝烟遮挡一下鬼子的视线。
大家麻利的翻过了山石,躲过了敌人的枪口。就算这样迅速,还是有一个战士被山下的鬼子击中了,但幸好子弹仅仅是从胳膊上穿了过去,也算躲过一劫。大家一边沿着蜿蜒的山路往里走,一边帮着这个战士包扎着伤口,热烈讨论着刚才的战果。
“这云式手榴弹威力真大,”一个战士背着枪,从腰里抽出手榴弹,用手指头叮当敲着,薄钢板冲压支撑的弹头清脆作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