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7章 长途奔袭,路上见闻(1 / 1)

加入书签

第二天凌晨三点,独立支队驻地已经灯火通明。

按照张云的计划,独立支队一二三连和炮连、部分侦察排及通讯员,共计600余人,携带着满负荷的机枪、迫击炮、步兵炮及弹药,在昔阳县委十几个同志的带领下一路向西,沿着山路直奔晋中榆次县长凝镇李家庄据点。

张云还是第一次涉足驻地以西的群山之中。相比于东太行上的悬崖峭壁、陡峭难行,西太行山海拔相对低些,地形也相对平缓,但大山深处仍然蜿蜒曲折,人迹罕至。

按照向导们所说,张云他们行走的路线已经是几千年来老百姓慢慢摸索出来的比较方便行走的山路,但是仍然陡峭难行。每到崎岖之处,战士们仍然需要互相帮助才能翻过去,也幸好鬼子的九二式步兵炮拆解十分方便,各个部件也不算沉重,不然真是难以携行。

张云路上一边对照着老张等侦察兵点亮的地图页,一边亲身感受着西太行山的崎岖蜿蜒和壮丽秀美,反而对小王村驻地的防守更添加了信心。

小王村驻地地处昔阳县西北侧,距离处于西太行山北部中心的和顺马坊镇仅有十几公里。马坊镇核心所在虽然交通比小王村便利一些,但是周边同样群山林立,易守难攻。但历史上,因为八路军部队缺少武器弹药,阻挡不住日军的进攻,日伪军1940年便成功占领马坊镇,并建立了一个巨大的据点,并一直驻守到1945年才被我军攻破。

张云之前对前身选择小王村驻地有些不满意就在如此,更靠近八路军核心区的马坊都难以坚守住,小王村驻地能不能守住?如果依靠群山都不能守住,那张云就不能建立稳固的根据地,就难以改变或者避免八路军1941-1943年那样的困难局面。

(1941年-1943年困难局面的产生原因很多,包括鬼子把注意力集中到了占领区“治安战”上,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持续溃败不断解放了日军前线兵力、中原山西等地连续旱灾等。

对山西八路军各部队而言,最严峻的后果一是部队遭受到了严重损失,仅1941年主力部队就损失近三分之二,基层军官损失超过一半。第二就是根据地的不断缩小,最小的时候仅剩下黎城和顺一两县。根据地的缩小,最直接的就是经济和人口的锐减,其结果就是部队人员和武器损失难以补充,最后是越打越穷,越打越难。)

但是看到西太行山崎岖的山路,连绵的群山,张云确信了,他能!

这样的山路,鬼子的重炮联队根本进不来,如果未来鬼子从榆次、寿阳、昔阳等方向进攻小王村驻地,能携带也就是步兵炮和75毫米口径的山炮。这样的火力对着坑道和钢筋混凝土工事毫无杀伤力。

二战历史上的硫磺岛之战,2万多日军凭借着坑道和隐蔽工事,顶住了11万美军36天的攻击,造成美军近3万人的伤亡。这还是美军在登陆前投射了2.4万吨炮弹炸弹,基本摧毁日军表面工事的前提下。要不是日军孤立无援,失去弹药和兵员补给,美军能不能攻下硫磺岛都是一个问题。

而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靠着坑道硬扛美国重炮和轰炸机,因为源源不断的后勤补给和人员补给,不仅守住了阵地,也赢得了尊重。

依靠核心区的坑道和混凝土工事,再加上张云打算建立的炮台,他相信到时候凭借着他手头海量物资和有利地形,必能守住晋东南根据地的北大门,也就至少守住了和顺、辽县等地区。

一路观察地形,一路漫漫行军,到下午3点左右,张云的独立支队已经到达了距离李家庄据点距离3公里左右的山里,并会合了当地的组织、游击武装以及老张等支队侦察人员。

自晋中沦陷以来,榆次人民就掀起了风起云涌的抗日活动。奈何这里地处平原和丘陵的交界地带,又有同蒲铁路穿过,是鬼子重点进攻和重点防守的区域,日伪军的实力非常强大,武装抗日活动基本都以失败告终。目前只有东部的山区里尚有一些游击队活动,但是铁路以西区域已经全部转为地下活动了。

因为日伪军的持续打击,当地抗日武装武器装备短缺,面对李家庄这样的大据点,当地的游击部队无可奈何。这不,听到有八路军大部队前来解救被抓壮丁的群众,组织控制下榆次抗日游击武装专门汇合过来。

“张队长,这位是榆东组织组建的游击队的负责人,田队长,队伍大概300多人,拥有90多支步枪,还拥有一挺轻机枪,就是子弹不多。他们听说咱大部队过来了,一致要求参战,为这段时间牺牲的战友和死难的乡亲们报仇。”

姜思恩同志很熟悉榆次地区的情况,详细的向张云介绍着。

张云客气的跟田队长打着招呼,也没有拒绝游击队参战的热情。毕竟打破据点后还需要妥善安置解救群众并组织群众有序撤离,本地的组织和游击武装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