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7章 萧辰逸震怒(1 / 2)
勤政殿内,气氛凝重而严肃。
萧辰逸身着明黄色龙袍,端坐在御座之上,眼神深邃而锐利,散发着一种与生俱来的威严。
他身姿挺拔如松,宽阔的肩膀仿佛能扛起整个天下的重任。
黑发整齐地束于金冠之下,几缕发丝垂落在额角,更添几分英气。
萧辰逸深邃的眼眸中闪烁着睿智的光芒,扫视着大臣们。高挺的鼻梁下,薄唇紧抿,线条坚毅。
几位肱骨大臣分列两侧,面容肃穆,正认真的讨论着。
过了一会儿,一位脸上布满皱纹的老臣起身,走到萧辰逸面前,微微躬身,双手抱拳:
“启禀陛下,臣以为此次边疆之事,当速速派兵增援,以稳定局势。”
另一位大臣则微微摇头,上前一步拱手说道:“陛下,臣以为不可轻举妄动。如今国内局势尚不稳定,贸然出兵恐生变故。”
中年大臣身披一袭华丽而庄重的官服,仿佛承载着岁月的沉淀和责任的重压。他那原本应显威严的面庞此刻却被凝重所笼罩,犹如阴云密布的天空一般压抑。尤其是那双深邃的眼眸之中,更是弥漫着无尽的忧虑与不安,似乎整个世界都沉甸甸地压在了他的心头。
旁人不知道,他心里,对新登基的皇上,充满了感激。哪怕让他肝脑涂地,他都愿意。
皇上初登大宝之时,是亲手高举那象征无上权力的传位圣旨的。
自那一刻起,朝堂之上便掀起了一阵汹涌澎湃的波澜。各种质疑、反对之声此起彼伏,如潮水般源源不断,从未有一刻停歇。
这位大臣心里清楚得很,这一切皆是因为那些心怀叵测的其他皇子们留下的残余势力在暗中捣鬼所致。
然而面对如此错综复杂的局势,圣上却展现出了超乎常人的镇定自若。
他宛如一座坚不可摧的山岳,稳稳地矗立在权力之巅,任凭狂风骤雨如何肆虐,也丝毫不能撼动其分毫。
圣上行事果断决绝,雷厉风行,对于那些别有用心之人的挑衅,他总是视若无睹,根本不屑一顾。这种从容不迫的气度,令众人既敬畏又钦佩不已。
正是由于皇上那果敢决绝、毫不留情的行事风格,那群胆敢公然挑衅之人,近些日子方才稍稍安分守己起来。
然而,可以想见的是,在这看似风平浪静的表象之下,必定仍有诸多阴险狡诈之徒正在暗中蠢蠢欲动,妄图策划着不可告人的阴谋诡计。
毕竟,那些被迫逐出京城的皇子们又岂会善罢甘休?他们定然会想方设法卷土重来,夺回曾经失去的一切。
想当初,先帝自从迎娶了那位名叫冯娇娇的女子之后,便愈发对国家大事漠不关心,终日沉迷于声色犬马之中,致使朝纲混乱不堪,留下了数不清的棘手难题亟待解决。
好在如今这位新君登基,他不仅有着超凡脱俗的智慧和谋略,更具备坚定不移的决心与勇气。
面对如此错综复杂的局势,皇上当机立断,迅速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以雷霆万钧之势肃清吏治、整顿朝纲。
若非如此,恐怕这朝堂之上早已陷入一片混乱无序的局面,甚至可能引发天下大乱!
他心中暗自庆幸不已,因为命运之神眷顾着他,让他邂逅了如此贤明的君主。
同时,他对皇帝陛下满怀感恩之情,毕竟是圣上独具慧眼,从众多臣子之中相中了他这个已被闲置长达九年之久的六品小官,并毫不犹豫地给予他超乎想象的恩宠——连续晋升三级,一举将其擢升至大理寺卿这一要职。
然而,世间总有各种流言蜚语不胫而走。
有人传言道,他不过是成为了皇帝手中的一把利刃罢了。
面对这般风言风语,他却不以为然。
又何妨呢?能够得到圣上的青睐与器重,获得一展宏图、实现长久以来壮志雄心的契机,即便充当那把锋利无比的刀子,他也是甘之如饴!
他并非完全反对去征讨那个胆敢挑衅我国威严的弹丸小国,实际上内心深处也是充满愤慨与不甘。
然而,现实情况却令他不得不深思熟虑、权衡利弊一番。
毕竟如今圣上日理万机,诸多事务缠身,每天都疲惫不堪。如果此时再贸然发动战争,恐怕会让圣上心力交瘁、难以兼顾。
更重要的是,国家财政状况本就紧张,皇上体恤民情,每日源源不断地支出已经使得国库日渐空虚,实在无法承受得起这场新的战事所带来的巨大消耗了。
所以,尽管心中愤恨难平,但考虑到种种因素之后,他还是决定劝皇上先不打。
早上得到了边疆的消息,说是之前那被萧辰逸打趴下的小国,又开始不断的骚扰我国。
朝堂上杂七杂八的意见太多,而且大部分都是没有任何有营养的话语。
萧辰逸索性将他们几个自己看重的大臣带来勤政殿,关起门来讨论。
此时,另一个明显纠结了很久的大臣,终于上前禀明自己的意见:“皇上,我朝向来以和为贵。若是能送公主去和亲,那小国肯定欣喜若狂。臣猜测,不仅停止战争,还可能会送大礼。先皇留下的两个公主,大公主马上要及笓了,正好可以……”
话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