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71章 镇上的学堂2(1 / 2)

加入书签

第三个则是李家开的李家私塾,这也是镇上最大的私塾。

李家是耕读世家,族里的人虽然天分不算特别高,但是祖上也出过两名举人。

在小镇上,秀才已经是光宗耀祖了,更别说是举人。

只可惜后面的族人一代不如一代,直到现在,李家就只有两名年过半百的老秀才和2名童生。

为了科考,李家前些年陆续变卖了所有家里的田地和铺子,只剩下一座二进的大宅子。

李家的男丁基本上都只会读书,不事生产。

曾经风光无限的李家,一度穷困潦倒。

为了一家老小的生计,以及攒银子继续科考,15年前李家的当家人就拍板开了李家私塾。

现在李家私塾一共有4位夫子,两位童生负责教启蒙的孩子。

两位秀才则负责教导已经启蒙并且有心科考的孩子。

两位秀才年纪不小了,这几年也绝了继续科考的心思,专心教导这些孩子。

至于两位童生,相对年轻一些,则是有心继续拼一拼,争取考上秀才。

两位给孩子启蒙的夫子,因为要继续科考,平日里偶尔需要请假。

请假的时候,两位李秀才则会帮忙给孩子启蒙。

在李家私塾启蒙,可以向两位秀才请教学问,相对于其他启蒙的私塾要好上一些。

毕竟能当上秀才的,学识和见解肯定比童生要好的。

这十多年来,李家私塾也带出了一名秀才和两名童生。

听说这两位童生学识不错,非常有希望考取秀才。

而且李家私塾就在叶东林的杂货铺附近,要是小家伙在那读书,以后也方便每天送他上学。

镇上三家私塾比较下来,叶东林看中了李家私塾,打算明年开春就送小七过去读书。

李家私塾离得近,叶东林连束修都早早打听好了。

启蒙的孩子,不管是在哪位夫子的名下,每年都是三两银子的酬金,外加各种节礼孝敬。

而两位李秀才所教导的班级,每年是5两银子的酬金和节礼孝敬。

李家是耕读世家,对于入学的孩子要求比较严格,商户以及犯人的后代是不收的。

因此来李家私塾读书的,大多都是有科考的想法。

叶东林的杂货铺离李家私塾不远,平日里四位夫子偶尔也会过来买东西。

虽然杂货铺的文房四宝,都是便宜的普通东西,不过胜在价格实惠。

囊中羞涩的四位夫子,所用的笔墨大多都出自于叶东林的杂货铺。

在叶东林的有心交好下,他和几位夫子虽说谈不上是无话不谈的好友。

但起码也能说上几句话,路上碰到也会打个招呼。

加上附近的婶子、大娘们提供的情报,以及从过来杂货铺的学子身上打听来的消息。

叶东林把李家最近五代的底细,都打听得一清二楚了。

听说李家最早是镇上的大地主,家里有不少的田产和铺子,家底十分丰厚。

当时李家的当家人高瞻远瞩,觉得自家小门小户的,未必能护得住这份家财,家里还是要出读书人才行。

因此特意花了大价钱,从县里请了一位老举人过来教导家里的孩子。

那位老举人才识过人,加上子孙们也勤奋好学,不过二十年,家里就出了两位举人。

后面李家又陆续出了两位秀才:李贺和李涵,就是如今李家私塾的贺夫子和涵夫子。

而且两人听说还是堂兄弟。

李贺如今53岁,为人严厉古板,对于学生十分严格。

所谓严师出高徒,从私塾出来的那位秀才,就是他的学生。

而李涵也不年轻了,如今也有50岁。涵夫子性子随和幽默,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从书院的学子口中得知,李家私塾教导出来的两位童生,皆是他的学生。

两位童生,其中一名就是在杂货铺抄书的梁有才。

虽然他前年没有考上秀才,不过下一次还是很有机会能考上的。

梁家兄弟都是涵夫子的学生,兄弟俩对这位涵夫子评价都很好,都非常敬重他。

两位秀才又各自生了几位儿子,可惜大部分都天赋平平。

如今李家的两位童生,一位是李贺的小儿子李睿文,文夫子。

文夫子如今31岁,娶了妻子严氏,如今育有一儿两女。

文夫子虽然年纪不算大,可是已经在私塾里当夫子7年了。

虽然古板迂腐了一些,但是为人十分认真负责。

另外一位则是李涵的大儿子李睿明,明夫子。

明夫子如今32岁,娶了黄氏,如今育有两儿两女。

明夫子是最近几年才来私塾教书的,不过听说和他和涵夫子一样,性格爽朗随和,讲书的时候也十分有趣。

文夫子和明夫子,各自的性格以及为人处事都不一样,各有优点。

因此叶东林十分纠结,究竟要让小七跟随哪位夫子学习。

耳听为虚,眼看为实。

下午铺子里也没几个人了,叶东林干脆把大门关上,准备去学堂里面一探究竟。

这章没有结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