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72章 月全食(1 / 2)

加入书签

八月十二日,太女册封典礼如期举行。

昧出前二刻,百官俱服其服,于指定地点候旨。皇帝卫尉与昭阳卫尉警戒内外。

日初升,帝后着衮冕,驾至含章殿,升座,奏乐,百官入殿,行大礼朝贺。

贺礼毕,皇帝下第一道旨意:“着士兵入清都门,百夫长以上至殿前,裨将以上入殿。”

孟明德领旨退出,至殿前广场,命击鼓。

清都门得令开,诸将士按导引入内站立。黄门官下阶来传旨:“圣上有旨,赐百夫长以上至殿前,裨将以上入殿,观礼——”

众将谢恩,上阶至含章殿前,孟明德重入大殿,禀奏:“众将在外候旨。”

皇帝命传入殿,再发圣旨:“迎皇太女入殿。”

执事官奉旨入宫禀报:“请皇太女登舆。”

皇太女领旨谢恩,着吉服登舆,鼓吹齐奏,三师乘车导引,仪仗随从各按班次,鱼贯进入清都门。

含章广场两侧黑压压一片都是人,明璋坐宝舆,目不斜视。

三师车驾直奔龙尾道,下车后三人一路狂奔,到上殿时俱是气喘吁吁,还要告知殿门外小广场上的乐队,太女已到。于是礼乐重奏。

明璋由六十四人抬着宝舆走中道穿过广场,再登御道,直上含章殿。

至含章殿前,三师已经理顺了气,上前请皇太女下舆,引至殿内,乐声止。

赞礼官高声道:“拜——”

皇太女向帝后行跪拜礼。

“再拜——”

百官与皇太女一同行跪拜大礼。

原该由中书令崔正捧玉玺、尚书令卢建宣读册立诏书,因他二人已在三师之列,便由凤阁中书令海平疆宣读诏书、中书左丞颜卫芳、中书右丞崔鹤云各捧玉玺宝册。

诏书早已颁布,此时不过是再读一遍,完成仪式。诏书宣读毕,皇太女恭领册宝,再率百官向帝后行拜礼。

皇帝赐众臣平身,皇太女登上锦座。

皇帝再发旨意:“突厥犯边,伤我子民,今发兵五万为先导,驰援边关。封孟明德为大将军,领虎符,统帅全军。常茂为中军副将,崔鹤天、李震奴为左右副将,齐铭为监军……”

一一封罢,众将谢恩。皇帝未赐虎符印信,而是与皇后、皇太女同至含章殿外,阅览全军。

明璋站在天阶之上,俯视人群,只觉下方众人极为渺小,忽而又觉得震撼:正是这一个个渺小的士兵,铸就了强敌不可破的护国长城。

士兵们仰头看去,也觉上方帝后太女,连着他们的将军,俱是渺不可见。唯有那大而悠远的编钟声、鼓声、琴声、箫磬笙瑟诸多乐声,清晰可闻。

太阳冲破云层,彻底绽放光芒,天空一碧如洗,金光耀眼又冰冷。

迎着肃杀秋风,明璋那黄色太女服猎猎作响,似乎连礼乐声也盖过了。

突然哨声响起,将士们恍然回神,齐齐拜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哨声再起。

仿佛排练过一般,将士们再次拜下:“太女殿下千年万岁,永传青史。”

明璋忍不住弯起唇角。

赞礼官无声上前,皇帝拿起虎符,却将它交给明璋。

明璋至中央,代天赐符,孟明德接过高举:“臣等必不辱命!”

其余诸将也一一上前,拜别帝后与皇太女,各人随心意说几句豪言。

到白玉京时,他一脸认真地对明璋说:“殿下,臣一定会在他们王庭立碑,纪念二位圣人与您的功绩。”

明璋冷脸道:“功绩属于我的父母,而我,要突厥王头顶的蓝海宝石。”

蓝海宝石,突厥王冠上最大的一颗,为突厥王历代相传之宝。

白玉京躬身行礼:“请殿下放心,臣就算豁出命去,也会将殿下要的宝石带回来。”

明璋脸色更冷:“你的命不属于你,属于国家,属于我。平安回来,带着我要的宝石。”

众人领旨退下,军中号声起,众将士绕广场一圈,自白虎门出宫,奔赴战场。

趁着乐声大作,凌清辉悄声对晴翠说:“你闺女也是冷脸洗衣服,她冷脸,准驸马乖乖洗衣服。”

晴翠冷着脸,在乐声最吵闹的时候,狠狠踩了凌清辉一脚。

八月十二,太女册封礼成,大军奔赴前线。

八月十五,月全食。

中秋团圆之日,蟾蜍吞噬明月,百姓惶恐不安。经云:妇顺不修,阴事不得,适见于天,月为之食。按旧日习俗,皇后当素服入静室,省察自身。凌清夏早在四方布好人手,只待月食到来就散布谣言,先打倒这只奸诈老狸猫,再摆布那个小丫头就好办了。

然而皇帝名讳清辉,先帝时钦天监监正借月食反对立太子,凌清辉恰好又生了病,先帝以钦天监咒诅国祚,震怒降罪。因此本朝官民本就不敢妄议月食吉凶。再加上大军刚刚离开,城中还在紧锣密鼓筹备更多衣食所需,骑着快马的信使在专门辟开的道路上来回疾驰,马蹄踏在夯实的黄土路上,也踏在百姓们焦灼的心里。

家有征人的无心旁事,全家都在的也要避君讳,免得被素日不睦的抓着短处,在这有意无意中,凌清夏那些“女主乱国”的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