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65章 足球模式的选择!德比开赛!他(1 / 3)

加入书签

第365章 足球模式的选择!德比开赛!他就是世界最佳的!

这些评论看下来,苏晨也看出来了,归根到底足球在国内那是一如既往的拉胯,从未让球迷们“失望”过。

其实从苏晨深度接触了欧洲足球体系之后,苏晨也是越来越觉得华足的崛起,真的是遥遥无期。

至少按照正常情况,他在自己退役之前是看不到了。

这是从体系上面就已经决定的事实!

世界足球的舞台主要集中在欧洲和南美。

这也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发展足球思路,两个地区存在较大的差异。

两者的最大区别是选拔人才的方式。

欧洲依赖青训,南美靠海选。

青训顾名思义,小孩子从小在课余时间进入当地俱乐部的训练营,接受数年的廉价足球训练。

从其中挑选出天资聪颖者进入青年队。

之后逐步进入低级联赛职业队,直至加盟顶级联赛俱乐部。

有赖于欧洲足球产业起步早,能够给职业球员稳定收入,并提供大量与足球有关的配套工作岗位。

且欧洲社会发展程度高,福利制度领先世界,民众对让孩子走踢球讨生活的并没有较大的抵触情绪。

青训的优点在于,能用类似于流水线的方式,在早期甄别出一批优质,且愿意长期从事足球工作的苗子。并且能逐步搭建起本国的足球联赛,最终成为足球产业内循环的一部分。

整体的足球风格较为统一,个性鲜明的球员较少。

毕竟从小就开始集中训练,但整体水平不低。

这一模式投资大,见效慢,风险高。

但搞好了就能像滚雪球一样,做大做强再创辉煌。

总体而言属于下限低,上限高的模式。

南美的“海选”则恰好相反。

球队直接从海量的足球爱好者中,挑选人才进入自己的预备队,经过相对短暂的培训直接成为职业球员。依靠海选起家的南美诸国,在足球历史上和欧洲球队平分秋色。

1950-2002年十四次世界杯冠军,南美和欧洲各获得七次。

海选机制存在的条件在于,国内有浓厚的足球氛围,且国民收入相对不高。足球是底层民众改变命运的一种方式,甚至是唯一的方式。这样的国家队中的巨星,几乎都是穷苦出身,人均带艺拜师。

球员们都个性鲜明百花齐放,球队风格灵动奔放。但同样的,国内联赛拉垮,留不住顶级球员,足球产业规模小,发展天花板太低。

青训就像是开赌场,海选就是造赌神。

赌神腰缠万贯,风生水起,但想赚钱只能去赌场赌博。

像印度的码农毕业去美国工作一样。

拉美的出色球员的第一选择也是去欧洲五大联赛踢球,给欧洲俱乐部的主.席们打工。拉美足球富的是球星个人,欧洲足球富的是足球产业。

毕竟再勇的赌神也没有赌场赚钱多。

华国则是两种方式都没有选择!

依赖于独特的社会体制,所以华足实行了举国体制。

举国体制类似于海选加青训的组合。

政.府设立专业的体校,将体校中的学生进行训练,从中抽取人才进入省队和国家队。计划经济时代我国绝大多数体育项目都是走举国体制路线。

优点显而易见。

成本低,不需要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全民体育建设配套设施。

见效快,成绩差就意味着要被淘汰。

成绩好就是名利双收,激励机制明显。

这一体制的存在有赖于劳动力过剩,且社会整体较为贫困。

人们愿意为了出人头地,承受体育训练带来的教育缺失所产生的风险。

这一点倒也是类似于贫困时期去当兵入伍。虽然不能再上学了,但是可以努努力试一下晋升军官,再不济当兵这几年也能让家里少张吃饭的嘴。

另外一个优势就是出奇制胜,花小钱办大事。

冷门运动和热门运动同样都是一块金牌。

冷门运动的投资却小得多,与此道理相同的就是小众运动、女子运动。

但举国体制的缺点现在也有目共睹。

首先,小圈子里面刻苦训练拿金牌,对全民族的身体素质提升没有益处。

华国队在奥运上数一数二的金牌数。

也挡不住全民青少年体质水平下降,肥胖率飙升,近视率接近90%。

其次,社会整体的足球氛围缺失,足球产业长期空白。

其实不仅是足球,整个体育产业也是刚刚萌芽,养不住人,留不住人。

而且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穷孩子少了,教育对就业的影响与日俱增。

进入小康的父母们不会让孩子在成为C罗(概率1%)和农民工(概率99%)之间做选择。

更多的是选择读书,选择一份体面且稳定的工作,才是家长最想要的。

因此体校的生源逐渐枯竭。

仅剩的生源只能维持小项目(如跳水、举重等项目)的优势。

对于足球、篮球这种吞噬人力的大球项目已经无法支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