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做什么营生?(1 / 2)
郭氏不放心,不想让她去,但姜榆铁了心要去,给大暑找私塾迫在眉睫,她自己也要看看做个什么营生,能赚点银子。
毕竟她要过舒坦日子,没有钱那就是妄想。
......
“阿榆,你要非得去,就叫上大年或者阿梧陪你,你一个人去那么远的地方,娘实在是不放心。”
“娘,没事的,我都多大个人了,还要他们两个孩子陪,再说了,去县城不比镇上,处处都要花钱。”
郭氏没办法。只能同意。
看大年心事重重的样子,姜榆劝道,“大年,你要是不放心巧云,明天就去小济村看看。”
大年摇头,“我不去,她在娘家住够了,自然就回来。”
姜榆和郭氏,“额......这小子!”
洗漱完躺在床上,姜榆盘算着手里剩余的钱,给李斯要的补偿金二百两,鸿福酒楼讹来的十两,再加上原有的六两多,去除给李青娘的三十两,加上办户籍和昨天花去的,一共还剩下一百八十三两和三百个铜板。
......
一夜好梦,姜榆天还没亮就起来了,没想到郭氏起的更早,已经在灶房做好了早饭,还烙了两张大饼,让她带上。
看到这个瘦弱的老太太,姜榆有些想自己的妈妈了,她莫名其妙的穿来这里,自己在现代是不是已经死了!
老妈听到这个噩耗会不会承受不住......
“娘,您辛苦了,放心吧,下晌我就回来了......”
小路上有很多杂草,姜榆走的小心翼翼,就怕弄湿这唯一的一双好鞋。
去县城要先走上一段时间,再去官道上坐牛车。
过程她都知道,可原主上一次去县城,还是没成亲的时候,这都过去多少年了。
因此姜榆这次出去,费了不少周折,等到了汉口县县城门口的时候,已经是辰时。
下了牛车,姜榆在门口排队,等着交铜板进城。
汉口县县城自然要比清平镇繁华,杂耍小贩到处可见,她心里有事,也没时间闲逛,想着先把县城的私塾情况打听清楚再说。
经过多方打听,姜榆得知,县城一共有两处私塾,都是秀才老爷办的,西城那家,是一位年龄大概四十岁上下的苏秀才所办,城南还有一家,是一位年龄更大些的王老秀才所办,两边的束修差不多。
姜榆现在离城南比较近,她决定去城南王老秀才那看看,问问有没有什么入学条件。
这方面的常识,原主的记忆里是一点也没有。
她压根就没打算让大暑去读书。
这三个孩子说起来,也就大暑最可怜,还不懂事的时候,就被送去了外婆家,到现在一个字也不认识,还不如两个大的,多少还能认几个字。
一路打听,来到王秀才办的私塾,姜榆整理装发后叩响了大门,木门打开,出来的是一小厮模样的半大孩子,“请问夫人您找谁?”
“我想找王秀才,家里小儿到了读书年纪,我特来问问王秀才,对收学生可有什么要求。”
“夫人来的不是时候,私塾因秋收放假半月,我家老爷(王秀才)出门访友,还没回来,不过夫人所问小的就可以回答,私塾有启蒙课,您随时都可以带着孩子来的。”
“那束修?”
“束修是每月五百文,书本和笔墨纸砚自行购买?”小厮回道。
姜榆心里盘算,这可真不便宜啊,这才只是束修的钱,如果再加上住宿和吃饭,那岂不是更贵,怪不的村里人没有人愿意送孩子读书。
姜榆又问,“那秀才老爷什么时候回来?”
“私塾九月二十开学堂,到时候老爷就回来了。”
谢过这小厮后,姜榆就离开了这条街。
时间充裕的很,她要在县城好好转转,考察一下看看到底要做什么营生。
姜榆知道做生意难,特别是她一个女人要在古代做生意,那肯定是更难的,但让她守着牛头村几亩地,和一百多两银子过后半生,她又不甘心。
这几天思来想去她已经有些眉目了,以她现在的能力也就只能开个吃食铺子。
像那种布庄,酒楼,药房,之类的大营生她啥也不懂,弄不来,即使懂这里边的知识和门道,她无权无势的也不敢干。
在这古代,以她现在的身份,她就是那路边的泥,随便有点身份的人不高兴了,都能过来踩上两脚。
被踩后她就连个说理的地方也找不到。
就拿李斯这件事来说吧,别看他只是清平镇上的一个酒楼掌柜,如果不是姜榆手里有他的把柄,就她前天敢在外宅那么闹,恐怕现在她被李斯挤兑的,连哭都找不到地方。
别说和离书和二百两银子了,她恐怕就会被李斯以善妒之名休掉,别说孩子了,那时候就连父母也会被连累。
这也是原主看到的他养外室后,就偷偷离开的原因。
姜榆左顾右盼,她想看看这里的铺面租价几何,天气越来越冷,在外面摆摊不长久,到时候再找反而麻烦。
繁华一点的几条街她虽租不起,但也都看了看,人家是做什么买卖的,生意怎么样,特别是卖吃食的铺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