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9章 记者林一水(2 / 3)

加入书签

先生也只是个军火商人,据说还曾经卖武器给英法联军过,显然也是位唯利是图的商人,另外,他带来的朋友中还有位克虏伯家族的人,叫西蒙,是柏林大学高材生,听说是克虏伯族长情妇生的,所以在家族中受尽歧视,一身才华无法施展,但家族的技术掌握的不少,狄先生对他也是相当感兴趣……”。

话还没说完,李老实就见到那几名外国人已经走进了飞机,他不敢怠慢,立即招呼手下去接待他们,有些慌张的对林一水说道:“三位也赶快上飞机吧,我们前往北唐城的飞机就快要出发了”。

说完他也匆匆忙忙的向飞机跑去,见此情形,林一水夫妇与吴春雷也没有多想,跟着他一起上了飞机。

吴春雷问李老实:“我听陈香莲在信上说,我们的飞机只能飞二百公里,这能飞到北唐城吗?”

李老实道:“二百公里是以前的事了,现在的飞机能飞五百多公里,虽然不能直接到北唐城,但中途加点汽油就没问题了。”

不久,飞机从包头起飞了,目标正是北唐城,也就是原本的额尔登特。这架飞机是不久前冯如用好几架旧式战斗机改装的客机,这架飞机体型极其庞大,重量也远大于普通战斗机。当然,这个时代的客机座位相当简陋,不仅是木制的还不能移动,也不可能有什么飞行服务,要吃饭就只能把飞机停下来,此外,这架客机的操作相当复杂,光是驾驶员冯如就安排了四个人,还有维修人员,飞机上的工作人员已相当于客人的数量的三分之一了。这架飞机的汽油依然不够直接飞往北唐城的,因此狄雄在路上设置了几个加油站,这些加油站都安排在了蒙古的偏远村镇,并且安排了至少一个排数量的士兵进行看守,控制这些蒙古村镇的地方豪强也被早早的花钱收买,不会对一个小小的加油站有多少意见。

在飞机上,林一水夫妇有些新奇的眺望着远方,对于他们来说这是第一次坐飞机,虽说北洋政府早在二月就成立了航空署,三月在北京南苑航空学校的三架飞机进行了中国首次长途飞行,但毕竟用的还是外国飞机,并未普及,所以对于像他们这样的的底层人来说依然是个稀罕物。林一水看着远方飞行的的几只黑雕,心中默默的感叹起了中国科技的不断发展。飞机下面的山路上,每天都有一群难民正在从绥远越过边境,翻山越岭,向北唐城进发,因为有人告诉他们,在那里,有个没有饥饿和寒冷的世外桃源。

由于蒙古国没有空军,北海公司的运输机可以在空中随意飞行。

大约几天之后,众人来到了北唐城的城外,眼前的景象令林一水夫妇在意的是正在田里播撒种子的农民们,还有一些农民在田边种防沙树,如今蒙古局势一直都相当糟糕,沙漠化的现象也是十分严重,狄雄来到额尔登特后,也是在不断致力于改善当地的环境。不过肖恩和贝克等人依旧面色上有些不好看,在他们看来,蒙古如今的环境糟糕程度都快能赶上非洲地带了。

好在此时尖刀会的王石头和王大春等人开着汽车来到了他们附近,几名翻译从汽车上下来,邀请他们先去旅馆休息,不久这些外国人就坐上汽车离去了,而同样邀请林一水夫妇时,却被他们婉言拒绝了,林一水希望能再亲眼见识见识当地的风土人情,打算通过自己的亲身体会再写一篇报道。于是,林一水和妻子走在了北唐城的街道上,看见街两边店铺众多,以饮食、服装、药铺、农具为主,商品十分丰富,采购商品的人也很多,蒙古人和汉人在城里人来人往,互相打招呼聊天,十分友好,汽车和自行车、三轮车非常多,汽车的数量快赶上北京城了,这里人数的规模也超出了他的预料,完全不像是蒙古的偏远小城,此时,林一水忽然想起了什么,环顾四周,发现之前一直跟着他们的吴春雷不知所踪了。

林一水问陪同的李老实:“北唐城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汽车?听说汽车进口价格很高的,就算已经大幅降价的福特汽车,一辆也有上万大洋,北京汽车多,是因为有钱的富人多。”

李老实笑道:“林先生可能没有注意,北唐城街头虽然有几百辆汽车,但没有一辆是进口的,都是我们北海汽车厂自己生产的,冯如先生的副手司徒先生原本就是汽车厂的工程师,狄先生让天津情报站买了一辆福特轿车,拆开送到北唐城,司徒先生把拆开的轿车仔细研究了三天,就画出了图纸,再加上肖恩找来的几个美国工程师帮忙,就把汽车生产出来了,现在司徒先生是北海汽车厂厂长。林先生是报社社长,也会配一辆汽车。”

林一水道:“这汽车多了,汽油能供应上吗?我听说汽油也要进口啊!”

李老实道:“北唐城下面的六个县中,有个巴彦县,正好发现了油田,虽然产油不多,但炼出来的汽油足够飞机和汽车使用了。”

此时的吴春雷正奔跑在一条偏僻的小巷内,先前他问了李老实,得知陈香莲正在新开的蓝记饭店里当经理,他正迫不及待地渴望见到这位阔别已久的未婚妻,突然一只手搭在了他的肩膀上,他下意识的想出拳还击,却听得一个声音道:“大哥,这么久不见了,你就这么和兄弟打招呼的啊”。吴春雷听着这个声音觉得耳熟,回头一看,原来是自己的弟弟吴春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