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46章 还钱(1 / 2)

加入书签

看了看人,发现贾家的老太君并不在,太监冷着脸问了问,才知晓贾老太君因为中风瘫痪在床了。

对方也是情有可原,并不是不敬重皇上,宣旨太监想到临走前皇上的吩咐,对贾家还是多了份宽容。

因为这个原因,宣旨太监咽下心里的怒意,点点头没追究此事。

若是寻常与贾家有仇的,才不管你有没有中风,有没有瘫痪,天家宣旨,你就是躺在床上照样也得过来。

宣旨太监得了皇上的吩咐,所以才网开一面,没有追究此事。

见人已到齐,宣旨太监清清嗓子,最后扫视了下面的所有人,才缓缓开口。

而贾政一行人则是惴惴不安的听着旨意,心里是一片茫然无措。

因为官职不高,又没有可以寻求帮助的人,所以贾家面对这份旨意,全是茫然。

他们也不知接下来面对的是好事还是坏事,可心里又似乎有所感觉。

宣旨太监没卖关子,一字一句的宣读完旨意,便让贾赦接旨。

贾家因为贾老太君的关系,偏疼幼子,家中也是二房一脉管家。

可宣旨的太监才不管这些,他只遵循规矩行事,所以接旨的自然得是贾家爵位继承人,贾家长房贾赦大老爷。

贾政平日里习惯了被尊重,冷不丁的被这样对待,他有些愣住,但很快就反应过来,脸上没露出什么表情。

宣旨的太监还在这里,若是被他瞧见自己的表情,恐有误会发生。

所以贾政很快就调整好了心情,上前与大哥和那太监攀谈起来。

贾赦只古怪的看了一眼弟弟,没说什么,兄弟俩一起拉着那太监询问起什么。

那太监是个人精,自然什么也不会说,如今旨意已经宣读完毕,他收了贾家两位老爷的银子,便起身离开。

等两人把那太监好声好气的送走,贾家众人才松了口气。

大家都起身后,管家的王熙凤心里有些着急,率先开口对着公爹与二叔就倒苦水。

“爹,二叔,皇上说十日内就要还上欠款,可咱们家哪里拿的出那么多银子,这事儿我一个小辈可搞不定,你们……”

王熙凤的意思大家都明白,贾家公中没有那么多银子,可皇上又给了期限要还钱,那他们每个人私底下就要贴银子进去呗。

听了王熙凤的话,其余人还没说什么,贾赦的妻子邢夫人就急了。

她膝下没有孩子,又是续弦地位不高,也没讨得夫君贾赦的喜欢。

嫁进贾家后她作为长房媳妇连管家的权力都没有,平日里把银钱看的很重,现在让她出钱,邢夫人可不想同意。

见她要开口,贾赦赶紧打断妻子的话,拉着二弟说他们两个一起商量。

贾家人之所以这样,原来是因为刚才接到的圣旨。

方才那圣旨并不是治罪的旨意,而是让所有在户部接过银子的大臣们限期还钱。

说起来这规矩还是先帝康宁帝的旨意,他年长后便有些心软,见有些大臣们生活贫困,所以才开了去户部借钱的先例。

德煦帝登基后便想整治这个问题,但他登基时太上皇还在,他也不能随意更改父亲的旨意,怕被议论。

如今借着造反的事情,他才把借钱的事情一并解决了,正好说朝廷平定了叛乱,国库空虚,需要他们还钱填充国库。

而且德煦帝现在处置了一大批人,朝中大臣们都提心吊胆的,这个时候说还钱,他们可不敢赖账。

德煦帝心里清楚,这些人都有钱的很,根本不穷,他们借着国家的银子过自己的好日子,德煦帝早就看不下去了。

但他也没做绝,还是给大家宽限了很多时间,让他们可以慢慢筹集到银子。

贾家借的钱也许久了,之前金额并不多,可后来修建大观园时他们资金紧张,就又借了些。

这些年积少成多,如今一算,贾家借的银子也挺多,让他们现在就全部还回去,并不容易。

所以王熙凤才面露为难,直接与家中两个长辈挑明了情况,她是还不上的,这些事情让两位老爷想办法去吧。

这些年王熙凤管家,事情本就多,家里花销大又没个进账,她甚至还拿自己的银子补贴过几次。

这次这件事情太严重,她可不会继续当那个冤大头,拿自己的嫁妆银子补贴家事。

王熙凤的意思贾赦也明白一些,他有自己的考量。

如今管家的人是他的儿媳妇,要是儿媳妇不说,那岂不是要用公中的钱去还。

可他才是贾家的继承人,按理说家里的大部分东西都是他的。

贾赦可不想老二一分钱不出,全由公中去补上,他心里清楚的很,这些钱基本都是老二借的,也该是老二去还才对。

抱着这样的心思,贾赦与贾政两兄弟谈了许久,但贾政也是个人精,如今贾家还没分家,这些钱虽是他借的又如何,还不是算在整个贾家身上。

两兄弟各怀心事,谈的很不愉快,从前的那些和睦都被撕开,吵的不可开交。

他们俩没有达成共识,最后还是闹到了贾老太君这里,作为贾家辈分最大的人,如今只有贾母能管住所有人。

时间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