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水殿龙舟,帝王迷思(1 / 2)
碧波千里,青山衔黛。艳阳天里,江南的湖光山色徐徐后退。
慕容复等人乘坐的是一条五丈长的大船,约等于这个时代的豪华游轮,因此足足花了几百两银子才租下。
船舱很大,除了仆役,同行的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房间。
已经两天了,慕容复还在回味那天夜晚,王语嫣的缱绻青丝,似水柔情。
他轻叹一声。
难怪古话常说温柔乡乃英雄冢。真正的英雄尚且得在美人海棠春睡、梨花带雨的娇态下败阵,何况自己这个假英雄,照这样的话,自己的武功应当属于古墓派的路数。
他自嘲地笑笑,自己当真跟胸怀大志四个字没什么关系,硬要往这方面靠的话,自己更像是一头骡子,被一条名为命运的鞭子驱赶着,不得不往前走。
离开前他特地吩咐邓百川,让其留意一下能不能收购一下姑苏附近存在的矿山之类的资产。
邓百川大为震惊。
不是说慕容家拿不出这笔银子,而是因为慕容家此前经营的一直是客栈、茶楼、钱庄、田庄之类的资产,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主要经营范围是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
按照大宋某些高人的理论,第三产业才能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一个国度只有第三产业的占比越大,才能兴旺发达,国富民强。甚至个别走火入魔的高人提出放弃农业,全部粮食依靠进口的高论,全民投入第三产业。
这一理论很多年一直属于写在教科书里的圣经宝典,多年来一直没人质疑其正确性,不知道现在改了没有,高人的脸肿了没有。
总之就是像挖矿啥的属于吃力不讨好,白费劲。
要不是老爷们多少食点人间烟火,那是连地也不想种啊。
以前,慕容复读到李绅假模假式同情农民的《悯农》一诗,开篇一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就让慕容复冷笑连连,直言,这作者一看就没有种过地,一颗稻穗撑死了不会超过五百颗子,这还是现代的稻种都是经过了优选优育的情况,放古代只会更低。而且稻子不是春种秋收,是春种夏收,种两季,如果真的能像作者写的那样那就真的没有农夫会饿死了。
结果就是那道被语文老师称为送分题的诗词鉴赏题,慕容复一分没拿到。
虽然后来某位愤青也闹明白粟和米不一回事,自个儿吃鸭蛋也是应该的。
如今慕容复等人所在的水面便是那条历史上著名的“京杭大运河”的前身,如今叫汴河,一条教科书里导致了隋朝灭亡的河。
唐代诗人皮日休的那首著名的《汴河怀古》扣牢坐实了杨广千古暴君的帽子: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如今,这条河流过了几百年,依然是大宋帝国的生命线,承担着往帝国心脏,东京汴梁运输漕粮的任务。
由于多年疏于疏浚,当年碧波千里的汴河已经瘦成了一条玉带,像一个瘦弱干枯的老人,拼命地撑起一大家子人的生计,用尽全力维持着一个家表面的光鲜亮丽。
慕容复第一眼瞧见眼前的这条瘦瘦的,嗯,姑且称之为大河吧,不禁哑然失笑。实在难以接受,传说中富庶繁荣的大宋王朝,生命线居然是如此一条浅浅的小河。
按照正常的历史轨迹,一切的歌舞升平都将在三十几年后的那一个午后按下暂停键,然后再在西湖的岸边重新开始,直到这个王朝生命的终点。
万里车书一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
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
好一个金戈铁马,杀气腾腾!
当初恢复武功后,慕容复出于朴素的民族意识,确实想过干脆费点功夫,上长白山的白山黑水跑一趟,趁着完颜阿骨打还没有成长起来,直接给他干掉。这样就不会有继永嘉之乱后,第二次中原板荡,神州陆沉的奇祸。
甚至他还想过,干脆胆子再大一点,趁着赵佶那个软蛋还是个小屁孩,直接用轻功潜入王府,一发六脉神剑干掉这货,也算是造福天下苍生了。
可是就算没有完颜阿骨打还有完颜阿古朵,没有完颜阿古朵还有完颜洪烈,各种有的没的所谓塞外蛮夷成长起来,待时机成熟,他们自然会跨上战马,越过长城关隘,哦,差点忘了,由于大宋实在太挫,长城不在大宋境内。
好吧,那就关隘,越过雁门关、娘子关、大散关,各种被称为山河锁钥的关隘,用他们的铁蹄,踏碎这所谓的锦绣盛世,花花江山。
倒是忘了,慕容家自己祖上也是所谓的鲜卑血脉,还是最纯的那种,都六百年了,比起什么只有三百年的正黄旗大妈可纯正得多。
不过这六百年,几十代人下来,体内所谓的鲜卑血脉还剩下多少?
慕容复以为自己不学汉字,只讲鲜卑话,写鲜卑语,便能留住他那一丝故国遗梦。
可是用鲜卑文写的书又在哪里?六百年下来,鲜卑人又在哪里?
只有一张旧巴巴的世系谱,一枚被几十代人都盘出包浆来的玉玺,可以让慕容家的传人在深夜里拿出来看一看,闻一闻,重温短暂的往日荣光。
就算自己杀了赵佶,又能怎样?一个艺术家死在自己剑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