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6章 宁远互市预热,再渡朝鲜海峡(1 / 2)
“瞎搞,东征失利对宁远互市有什么影响?朝鲜已经尽归大明了,百余艘战船驻守在渤海海峡的乌湖戍(北城隍乡)、牵牛社(砣矶镇),倭寇能进入吗?
整个渤海都是我们的,宁远可以走海运直达天津,然后沿着海河到大运河的天津码头就可以继续走运河了,成本并没有增加多少。”
“其实吧,可以直接沿海岸线航行的,虽然东征失利,但东征大军也拖住了倭寇的水师,不必担忧会被海盗劫掠的!”
“宁远互市北连辽东,东连朝鲜,西北连蒙古诸部,这三地两三千万人,需求何其大,
他们那里虽然苦寒了些,但那边盛产皮毛、药材、山货等等,这些都是南方人最喜爱的,
而我们这边的丝绸、瓷器等等也是那边最喜欢的,只要能运过去、价格合理,自然是能大赚的,说是第一大互市也是实至名归的。”
“对呀,现在有大明皇家银行的汇票在,交易极为的方便。”
“哎,你们都往好的想,可你们有没有想过,万一东征失败了怎么?
我们在扶桑打了这么久,他们一定会报复,以他们的残忍手段,到时候遇见的商队肯定都是抢光、杀光、烧光的!”
……
一时间,大明日报传到的地方下到贩夫走卒、上到做生意的商人们都是议论纷纷。
有人欢喜有人愁,更有无数冷眼嘲讽、不看好的人。
在纷纷的议论中,在互市场买到商铺的富商们将准备多时的货物装车,开始朝着宁远而去。
各处官道之上,时不时的可见一支支数十上百辆的、拉满了货物的商队,还有不少成群想要去那边见见世面的富家子弟们。
京杭大运河之上舳舻千里,作为的通州,上下数十座码头上毂交蹄劘、车马骈阗。
而在经历了战乱和被洗劫后的辽东、朝鲜之地,即便是经过了一年半的休养生息,富商士绅不算多,新崛起的也只是能在本地折腾一下。
身家只有几百上千两银子,即便是全部收购了货物,跨越一两千里地去互市,以这边上好的皮毛、药材等肯定能赚到银子。
但刨去开支等等,赚不了多少,还不如在本地折腾一下。
看着境内的情况,身为辽东布政司的袁崇焕也是很无语。
只要辽东和关内的货物能流通,百姓就能有银子了,有银子就能带动其他的消费,也能收取更多的商税,如此就能盘活辽东的发展。
境内的情况他自然是很清楚的,于是向朝廷上了一道奏疏,给出了三道解决的方法。
一是大明皇家银行给各府的商人放贷,由各府衙做担保。
二是各府由官府出面从皇家银行借银子组建商队,收取百姓手中的货物,既能解决百姓手中山货的问题,也能赚取一些银子补贴各府库银,用于修桥补路、兴建学校等等。
三则是由各府出面联合州府下各县城的小商队组成一支大商队,抽调卫所军士护送,
这三条方案加急送到北京城后,崇祯自然是大笔一挥,同意了请求,并让朝鲜境内也是如此的做法。
另外,大明供销社也从当地卫所抽调了人手组建了一支商队,收购偏僻乡下山间的散货。
诏书下达之后,整个辽东、朝鲜之地百姓欢呼雀跃,得到消息的百姓背着大包小包的皮毛、药材、山货等等到了各个镇、县城的收购点。
辽东之地山环水绕,有小兴安岭、长白山脉,各种山货应有尽有。
只要你能拿的出来,品质还能说的过去,各大商队都是来者不拒。
一车车的物产汇聚着,连带着车马行的生意都好了起来,好在这辽东之地是常年大战之地,淘汰下来的战马足够多,否则还真没法运。
整个大明各地的商队都朝着东北之地汇聚着,倒真是一派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景象。
在这繁荣的景象之下,驻守朝鲜釜山的东征大军在驻地附近百姓的眼中再次渡过朝鲜海峡,朝着扶桑而去。
这个消息瞬间随着商队一路扩散着,听见消息的百姓们脸上呈现了兴奋、纠结、担忧的神色。
兴奋的是大明终于要开始再次征战扶桑了,大明的这种态度表明了就是告诉世人,进犯大明的后果就是彻底的打残他们。
担忧的是害怕此次东征再次失利,削弱大明的实力,会让周边诸国蠢蠢欲动,伺机进攻,大好局面就坏了。
纠结的则是前两者的综合。
但事已至此,他们只能在心中默默的为再次横渡的东征大军祝福和祈祷着。
他们都不知道,这十万大军在数千漕船的运送下沿着九州岛的西海岸南下朝着澎湖岛而去。
一切都按照预定的部署在行动着。
即便是锦衣卫还未彻底的打探到安南等国的清晰计划,但这不重要,只要确定他们有对大明动手的想法就行了。
到了二月初二的时候,满脸怒意的李若涟拿着一个漆桶急匆匆的进了东暖阁。
“陛下,安南锦衣卫密报!”
不待崇祯说话,李若涟便将漆盒呈了上去,继续道:“陛下,潜伏在安南的锦衣卫终于查到诸国密谋的内容了,和我们猜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