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三十六章 易储风波引出惊天之语(1 / 2)

加入书签

只见章子俊不慌不忙,站起身来,施礼道:“臣说不可,望陛下慎之,如若逆来,必定星象有变,到时东岳崩矣。”

这短短的几句话,又引来了所有人的震惊,古人对这种玄学特别看重,而且深信不疑,那是一种敬畏。

东岳指的是泰山,也指向东宫,东宫就是太子啊。章子俊为何要这样说是有记载的,成化年就是改换太子不成的最大原因,就是泰山连续地震,才阻止了这一次废立,所以章子俊就赌一把,是不是跟历史书上记载的一样。

此时在场最着急的就数内官梁芳了。说道:“平安伯,这是从何说起,不要搞一些妄测之词。”

章子俊回道:“下官是说,此事不妨先放一放,缓之,如若东岳安好,就行之,如若近日东岳动了,为臣以为这太子之位就不能动,改换东宫不可为之。”

静,真的很静,整个大殿之内,能听到了飞虫煽动翅膀的声音及每个人的喘气声。

而章子俊却看到了万贵妃眼中对自己的杀气,不禁惊出一身冷汗,转看朱见深时,却在作沉思状。

不一会朱见深传令,着钦天监监正及太史院太史令前来,问道:“平安伯说近日东岳会有异象,可有发觉?”

监正道:“回陛下,前日下官观天象,“臣夜观天象,见中原旺气正盛,奎星犯太白,不利于西川。又观北斗,“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下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这位监正回答的不知所云状,跟东岳毫无关系,接下去太史令道:“臣观之,东来紫气正旺,西南有流星冲太白也。”

章子俊在一边闭着眼睛在发笑,对于这种玄之又玄的东西,想多了就成神经病了。

事实上从本质上来看,“星象学”和“太极”,“河图”,“洛书”,“周易”,“八卦”等学术一样,都是来源于史前时代,是古人对于天体运行规律的观测。其最初的目的是为了推演大地上的节气和季节变化,是为了更好地把握自然规律。

如果你要说,这些天象起不到什么作用,那就错了,尤其是在古时候行军打仗时,这种天象观测更是非常有必要,一旦出现任何纰漏,就很有可能影响到最终的战局。而且在古代战争史上,也有许多借助天气之利打胜仗的例子,这也就是古人所说的天时地利人和,其中天时就是指的天气或者当时的季节是否对自己有利。

而对于这方面的观测和记录,古代文献中也同样有所提及。例如《尚书·洪范》中就曾经提到过:“箕星好风,毕星好雨,月之从星,则以风雨。”

这就是古代版的天气预报,难道说古时候真的有能人异士,能够通过夜空中天体的运行变化,来推算当下的天下局势吗?其实这里面的确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但是同样没有这么神乎其神。因为在各方面生产力都相对落后的古代,如果出现连年自然灾害的情况,天下就很容易发生动乱。

例如有很多史学家都认为,明朝后期之所以会灭亡这么快,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赶上了小冰河时代,导致全国各地自然灾害频频发生,朝廷一度陷入了兵荒马乱的状态。对于这一点,的确有迹可循,如史料记载明末的万历至崇祯年间,基本上每一年都有一种或几种自然灾害,仅从崇祯元年到崇祯十七年,就发生了一系列的水灾、旱灾、雪灾、蝗灾,一些地区还发生地震。

也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导致明朝全国各地民不聊生,起义军四处横行,最终覆灭了大明王朝的统治。

然而,在这些自然灾害发生之前,也的确可以通过对天文和星象的观测,以及以往经验的积累,提前做出一定程度上的预测。即使是五百年后的天文学家,也是在以同样的方式观测着宇宙自然的变化规律,只是手段比古时候更加高明。

天上有专门观察天气的卫星,还有远离地球的飞船去观察太阳风对地球天气的变化等。

因此,在古代每当天下即将有大事发生的时候,这些天官的话,多少还是有一些可信度的。

但是与此同时,历史上也出现了不少故意造谣的说法,那些事情中掺杂着太多的人为性因素。就像秦始皇在位时天降陨石,上面刻着一些文字,这件事情很明显不可能是自然形成,而是有人刻意为之。

总而言之你若不信,必招天谴,如若真信,猪能上树,这种不靠谱的半真半假玄虚之意,对古人来说还是信为好啊。

现在章子俊弄了这么一出,就把另立东宫之事给挂了起来,废也不是,立也不是。最后也没商量出应对办法不来,只能观之,是不是近日东岳真会崩。

对章子俊来说,可谓站在不败之地,如果泰山没有地震,就说看吧,东宫不动,泰山当然也就安稳了,反过来说,泰山如果真的地震了,就会说,看到了吧,想另立东宫,连泰山也崩了。

散会,散会了,目前章子俊身后可是站满了一帮老臣及一些反对改立东宫的大臣,这帮人中,最多的就是这些年来深受万氏集团之害的人,官位虽高,却没有了实权,内心憋闷多年了,今日被平时不声不响的平安伯利用天象玄学给否定了,真乃是大快人心啊。

好事接踵而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