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零二章 胜芳城械斗(下)(2 / 2)

加入书签

是做粮食买卖的,当然是希望王家能胜。”

说完那人转身对着身后几人喊道:“大伙说说,是不是。”

这一声喊,院内许多人都围了过来点头道:“是也,是也!”

章子俊又问道:“你们全是来做粮食买卖的吗?”

那人又道:“这个月姚家从南直隶运来了许多粮食,却要卖二两银一石,而上个月王家只卖一两银一石,足足涨了一倍,让我等小门小户的粮商怎么办?只能偷偷去买王家的,可是姚家不同意,说是王家坏了规矩,这个月只能姚家出粮,又扣了我等刚买的粮食,这让我等怎么活,呜呼哀哉!”

章子俊一想难怪京城粮价居高不下,在这里的粮价已经达到二两银一石,那么这些粮商运到京城还得加价,粮价势必奇高。

此时人群中一位管家模样的老者对着章子俊说道:“看这位公子模样是去京城的吧,老夫劝公子回转,不要去京城了,现在京城饥民如潮,有易子而食的,有被饿死城外的不知其数,听说朝廷专门挖了一个大坑,每日填埋无数饿鬼。哎,那叫惨啊。”

章子俊回道:“这位老伯,学生是从京城而来,去往南京路经此地,非去京城,不过朝廷已经运粮到京,不日粮价自会回落。”

那位大哥插话道:“看小兄弟也是京城大户人家出来的吧,不知道此时的粮价,以前一两银可买六石米,去年一两银还能买四石米,现在此等粮价有粮平常人家也吃不起了,那些官营的粮铺是有价无粮。大板子上写着四钱二分为一石,这牌子是写着让人看的。”

正说着,只听院墙外嗬嗬哈哈、叮叮咚咚地传来一阵打斗声,众人全往大门处扒着门缝往外看,章子俊也爬上墙头回到了公上缨身旁往外张望着。

只见两拨人马各出两人在捉对厮杀,你来我往打斗的很是激烈,双方都用火把照着,时不时发一声喊,给己方助威。在这些人群中,还有和尚道士在其中,这有点让章子俊摸不着头脑,出家人应该不管身外事,可是偏偏这些出家人很是醒目。在成化年间,出家为憎,入山为道的人很多,原因是朝廷有许多的优渥,更多的原因还是天灾战乱不断,百姓寄希望来生,所以寺庙道观遍地,光这一次饥荒在京城的憎人就达好几万,朝廷为了减轻京城对粮食的压力,才不得不驱赶这些人出城就食,想不到这些憎人京城进不去,就在京城边上转悠。

在古代常常会因为经济利益或者其他因素发生血腥的械斗事件,械斗中死伤都是常见现象,族群之间产生了矛盾或纠纷,械斗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是他们解决问题的首要办法,大宗族里从古代流传下来的彪悍民风,使得这些村民骨子里无不深刻着好斗的习性,身上也流淌着奉行“宗族第一”的血液。

一般的械斗发生在农村或是两个宗族之间比较多,这是因为在古代家法大于国法而造成的,在这样的社会里,族规甚至凌驾于国法之上,它可以私设刑堂草菅人命,族规里更是规定所有同宗族的轻壮年男人都必须义务参加发生的宗族械斗事件,不参加的轻则被赶出村子,删除族谱,重则被处罚活活打死的都有。

原本家族是社会结构中重要的一支力量,尤其是那些名门望族。一般而言,家族势力可以起到尊亲睦族、稳定社会的作用。但是,家族之间因种种原因引发械斗,也让朝廷和地方官伤透了脑筋。

民间械斗陋习涉及的地域甚广,其中以江西、两广、台湾、福建等地最为严重。曾有官员上报朝廷械斗情形:“部伍亦甚整齐。大姓红旗,小姓白旗,枪炮刀矛,器械具备。闻金而进,见火而退。”两方械斗,不仅阵容庞大,而且旌旗飘飘,自备枪炮刀矛,阵仗很大。

有民间械斗“凡剑、棒、弓、刀、藤牌、火铳诸器,家各有之。少有不合意,纠众相角,戾夫一呼,从者如蚁。将斗,列兵家祠,所姓宗长率族属男妇群诣祖堂,椎牛告奠,大呼而出。两阵既对,矢石雨下,已而欢呼如雷,胜者为荣。”

更有甚者,有些地方约期械斗,为了防止人数不足,出重资雇人帮忙,叫做“鸟”,雇主和受雇者事先立约:“某某承雇某村鸟一百只,鸟粮每只日三百文。如鸟飞不归,议完恤费每鸟一百千文,听天无悔”。械斗之时,被雇来的“鸟”往往冲在最前面,如果这些“鸟”阵亡,则给以若干抚恤金;若因械斗受伤,则给予养伤金。每场械斗都死伤累累。

械斗对于地方的秩序造成了很大的困扰,朝廷多次命令地方官府出面禁止。但事实上,地方官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斗时,扬旗鸣鼓,枪炮交施,如临大敌,可数日不解。地方官之恇怯者,不敢出而弹压,亦不敢问两造之曲直,惟飞禀大吏,请示办理而已。”阵容强大的“约架”,究竟为了什么呢?起初不过是“鼠牙雀角”的小事,如婚姻、土地、债务、盗窃等纠纷,奈何双方都不报官,寻求私力救济,或者父母官漠视不管,导致民隐不能上达,由此造成积怨,争吵演变成武斗。

看来胜芳的这场械斗双方是雇佣了大批“鸟”为己出头,章子俊也感觉很无奈,既然碰上了,就得管,不然御史非参本不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