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50章 我的团长我的团(上)(1 / 2)

加入书签

时光如流水,很快三个月过去了,而中通岛在这三个月之中,却发生了许许多多的变化。由杂乱无章,变得井然有序,新的军营、关隘也修好了,兵器作坊、船坞等也基本完工,能够生产兵器了,能够开始打造战船了。

这其中,福江岛的武士们也是功不可没的……

但杨寒苍劫掠而来的财宝,也快见底了。

中通岛虽大,但资源匮乏。在杨寒苍提供新式农具、耕作办法之下,粮食。粮食、果蔬等想必能够自给自足,但其他资源,如制作炸药、火器、铁器的原料就较为匮乏了,不够的就必须从明商或倭国本土购买了。

杨寒苍还建立了纺织等作坊。

杨寒苍除了用自己的银子之外,还发挥其厚脸皮的特长,从汪直的仓库中挖了不少,挖的汪直是破口大骂,大叫完全是请了个化财奴回来……但这也是不够的。

中通岛上也增添了不少人口,人口增加主要有两个原因,是岛上的农业是越来越兴盛了,商业也有所起色了,能够吃饱肚子,许多流民、破产商人等也就迁居到了中通岛,包括日子过不下去,漂洋过海而来的,大明朝闽、浙、粤等地的海民。甚至还有南洋、朝鲜人,于是杨寒苍的队伍也就成为一个华夏人、倭国土著、南洋人、朝鲜等的混杂体……

流川原也带人回来了。

杨寒苍以为流川原有可能卷银子逃走,过他的逍遥日子去了……可人家流川原却是忠心耿耿的,招募了两千多土著回来,其中工匠足有五百余人。

还是那句话,倭国并非完全都是狡诈无义之徒,也有像流川原这样的。

而那个裆里钻爵士仍是毫无消息……

人口增加,吃穿用度当然也增加了,杨寒苍每日一觉醒来,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现在只能是勉强维持中通岛的运转。

“列队!快点列队!”

“妈的,列队懂吗?收腹、挺胸,站直对齐咯!”

“你他奶奶的,屁股撅那么高作甚?找踹吗?”

“你矮着身子做什么?没吃饱饭吗?”

“旗头大人,小的只有这么高啊……”

“那就给老子多吃点饭,长高点!”

“稍息,立正,向右看齐!列队去那边领姓名与军衣、兵器。”

今日是杨寒苍的海狼军重建之日,或者说是扩大规模之日,原海狼军将士七八百人加上新招募的土著居民,现在共有战兵近三千人马了,不过还要经过杨寒苍等人的甄选,甄选之后,能剩下两千人马就算是不错了。

此时三千人马一起拉出了军营,列在海边一个开阔地之上,按照杨寒苍的吩咐,徐卓远军中誊录官等忙着给这些个新招募的,几乎没有姓名的土著发放姓名、兵器、军衣等。姓名,他们也可以自己从华夏百家姓中随便挑选,于是在倭国的土地之上,莫名其妙地多了许多“华夏之人”……

这些个土著居民当然也无所谓了,只要能吃饱饭,他杨千户爱给什么姓名就给什么,反正都是无名无姓的贱民。

而在海狼军不但能吃饱饭,还有饷银,当然将官级别不同,饷银也是不同的,平均下来就是一个月一两白银。要知道在大明朝,精锐之师,也就一年十八两白银上下,还有一些米、布匹等,还经常拖欠。

对于土著居民来说,一个月一两白银,就是一大笔财富,足够养活一家人了。

“快,快,快站好咯,千户大人来了!”

一众海狼军将官见杨寒苍、傅青山、曹勇等人走过来后,连忙命这些个土著居民列队迎接。

一支军队的训练,首在队列,其作用主要在于,其一,能提高军人形象;其二,可以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军纪,什么是军令,什么是遵令而行,军人与百姓的区别等等。

对于这些,杨寒苍当然是烂熟于心的。

于是三千海狼军将士笔直站在沙滩之上,手中的武器,五花八门的,什么都有,有燧发枪、大刀长矛、弓箭等,短时间之内,杨寒苍无法做到兵器的统一。

军衣也只能勉强人手一套,也无法做到统一制服,但海狼军的精锐,如贲彪、张虎、秦大棒、季天霸、郑嵘、彭桂、林忠、张海南、吴天琪的百人队,却是制服基本统一,为大檐帽、中山装式样的淡蓝色军装,打着绑腿。

大海的颜色就是蓝色。

杨寒苍现在无法做到军队近代化,但首先把军衣近代化再说。

火器的发展,铠甲也越来越失去作用了,笨重的铠甲穿在身上,非但抵挡不了子弹、炮弹,还笨重无比,严重影响战斗力。

话说杨寒苍现在最缺的是铁,根本无法做到人人一件铁甲,既然如此,杨寒苍干脆就来个新旧结合,大檐帽、中山装式样的淡蓝色军装加上简单胸甲,待今后有条件了,再装备铁甲铁盔,以防护弓箭、刀枪等攻击。

日常军服也是大檐帽、中山装式样的淡蓝色军装,打着绑腿,倒也显得威风凛凛的。

“呜……”

号声如海风掠过一望无际的洋面,悠扬而又及远,杨寒苍与傅青山、曹勇等人一齐来到了海狼军众将士面前,跨刀而立,看着一众年轻的面孔,心潮起伏,久久没有说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