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八十八章 艰难的决定(下)(1 / 2)

加入书签

从正面角度来说,织田信忠是一个重视情义,心怀仁慈的人。

从负面角度来说,织田信忠是一个有点妇人之仁的人。

仁慈当然不是坏事。

从没有人敢说仁慈是不对的。

就算是在礼崩乐坏,兵戈抢攘的战国乱世,主流舆论仍然是赞颂仁慈、敌视残暴的。

织田信长被广泛认为是杀伐果断,冷血无情的霸主。但他少年时期,也曾宽恕过造反的兄弟,也曾多次减免贫农的赋税,也曾面对民生凋敝的京都热泪盈眶。

真正的问题在于,随着地位的提升,仁慈与理智的交集越来越少了。一旦你还打算保留着后者,就不得不经常性将前者掩盖起来。

正如英吉利国的名奉行,汉弗莱·阿普比爵士曾说过的话:历史就是无情对无脑的胜利史。

与其父相比,织田信忠未免就显得不够理智了。

他向平手汎秀提问“该如何处置下山乡垣这无耻之徒”的时候,完全是询问的语气。

但“无耻之徒”这个称呼,已经暴露了一定的倾向性。

从中可以看出,织田信忠的感情和理智在发生激烈冲突。

所以这个问题,越发不好回答了。

平手汎秀听闻此言,颔首伫立,沉默良久,方才微微抬起头,轻声反问了一句:“少主心下看来已经有决断了,又何必要来问臣下呢?”

话音落地,织田信忠先是错愕,继而摇头苦笑。

“哈,哈,果然是瞒不过姑父啊……”二代目的脸上,已经完全没有了出发前的意气风发,反倒是充满了疲惫与厌倦的神色,“看来您也猜出来了,许多人都劝我不要追究这个混蛋的责任,而且还要重重嘉奖,赐予更多知行,让他成为织田家插在伊贺国的钉子。甚至我也觉得这个说法很有道理……”

“少主英明。”

平手汎秀语气平淡地短短回了一句,而后继续低头,默然无语。

这个决定并不让他感到吃惊。

织田信忠越是将下山乡垣骂作“无耻之徒”,便越能说明,他没有施加惩戒的打算。

人之所以产生的愤怒的原因,不仅仅是现实的残忍,更多是来源于自己的无能为力。

倘若真的一刀杀之泄愤,反倒不会痛骂了。

堂堂织田家的二代目,当然不会对一个小小国人众无能为力。只是他需要权衡利弊之后,做出对于政治局势最有利的决定。

这个决定与十三岁少年人原本的世界观发生了激烈的冲突,令他反常地失态了。

也是下山乡垣那家伙做得太过火了。残杀妇孺还可以勉强解释为斩草除根,但侮辱尸体和亵渎神社的事情就纯属损人不利己的泄愤了,对于象牙塔里的孩子们来说完全没法想象。

平手汎秀的心里其实并不怎么纠结,因为他已经处理过不少类似的情况,顶多就是程度大小的区别。

况且,来自文明时代的价值观还没有完全湮灭,他并不觉得碎尸和渎神就比残杀无辜要严重很多。

或者从更加通俗的层面来讲——平手汎秀的道德底线,已经要比织田信忠低很多很多了

然则面对举止失措的二代目,也不好显得过于独善其身。只能眼观鼻鼻观心,假装自己是一座雕塑罢了。

足足等了一刻钟左右,年轻的二代目又连续骂了几句“恶贼”“丧心病狂”之类的,才稍微缓过神来,收敛起语气对平手汎秀问到:“我真是失态了……刚才的说的那句‘英明’,意思是您也认为此人当赏而不该罚吗?”

平手汎秀思考了一会儿,没有正面回答,绕了个弯说:“若是有人在京都、界町、奈良之类的地方犯下类似罪业,那就应该严惩不贷。”

“您是说,伊贺国这等化外之地,又没什么达官贵人,所以不会引人议论吗?”织田信忠立刻听懂了意思,但情绪似乎又陷入抑郁和愤怒之中,“就算是贵为神佛,被供奉在不同的地方,命运也会截然不同啊!”

平手汎秀一声不吭地予以默认。

又过了一会儿,织田信忠轻叹了两声,继续开口:“既然如此,便把下山乡垣这家伙带回岐阜城里,再授以虚职打发走吧。我不想再见到此人,更不认为他适合镇守在伊贺继续危害乡里。”

最终二代目还是做出了自己的判断,与其他人的劝谏有所区别。

一旁侍立的梁田广正依旧谨守礼节,一言不发,但立即皱着眉摇摇头。

可见,他就是劝说织田信忠将下山乡垣留在伊贺国的众臣之一。

他的想法当然也是有道理的。

下山乡垣及其一众党羽们,已经彻底得罪本地百姓,站上了人民的对立面,再无“拨乱反正”的可能性。因此他就不得不抱紧织田家的大腿,积极镇压往日同乡。

而对于伊贺国这么个物产贫乏,民风剽悍的地方,织田家其实并不指望能收到什么赋税,正需要一些冷酷无情的“伪军”来执法。

现下织田信忠却以“不让他继续祸害乡里”为原由否定这个方案,可谓感情用事。

梁田广正自己不方便开口,却用期待的眼神看着足智多谋的平手汎秀,仿佛是希望后者能劝说少主走回“正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