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毛利家的身影(1 / 4)
{ } 无弹窗 去÷小?說→網♂去÷小?說→網,
随着平手汎秀的念头,权力体系开始运转。
有关菅达长的分析工作主要由本多正信负责。
三好长俊被要求仔细回忆在四国,特别是在胜瑞城里的所有相关见闻,一丝一毫也不能漏掉。经过大半个时辰的处理之后,他提供了十几个道听途说的二手消息,看似都是些捕风捉影的猜测或者鸡毛蒜皮的杂务,但都要事无巨细地记载。
同时安宅信康以及六家投靠过来的淡路豪族,则按照要求来到军营中的一处僻静之所,总结各自对菅达长这个人的了解。显然这七个人作为邻居能说的话题太多了,目前没有专业人员整理,一切交由本多正信凭个人判断力来筛选。
再者,随时携带的重要文书需要核查一遍,关于毛利的直接或间接记载全部被翻出,然后按照既定格式标上必要的备注,誊抄下来作为比对。其中或是织田家内部书信中无意提及,或是外交文书被信长转发,也有平手家忍者的劳动成果。
诸如此类种种,显然都要消耗文吏的人力资源。幸好平手汎秀有一个超过四十人的佑笔(文字秘书)团队。
以前大多数家臣并不理解这个班子的存在必要性。四十多个人,都快赶上信长身旁的规模了。直到平手汎秀搞出了“印字签花税”,“竞拍会”,“带刀状”等数个新政之后,这个数字就一点也不嫌大了,甚至还逐渐觉得不够。
可是这个团队也很难再大肆扩充了。既要识文断字,又要政治背景可靠,满足条件的人在本时代可真不太容易找。这些年平手汎秀通过集中抚育士卒遗孤,选拔了二三百可用之人,但其中大部分都走上了父辈们的舞刀弄枪之道,成为谱代军中组头、队头之类的基层军官。愿意啃着书本,并且能读出来个名堂的人,只有五分之一不到。
一般大名会从和尚庙里登用奉行,不过平手汎秀并不太愿意把宗教力量引入到如此中枢的地方,就连跟虎哉宗乙他也只是保持合作关系。【愛↑去△小↓說△網w 】
文官体系的建设,是一个困扰了人类数千年的大问题,急不得。所以暂时只能让这四十几个“读书人”能者多劳了。
最终经过了一夜的奋战,许多原来不怎么起眼的小片段逐渐拼合起来。本多正信以此做出判断,菅达长此人,的确极有可能已经倒向毛利。其接头人估计是毛利家中负责南线的小早川隆景——那可是个有名的调略专家!
至于他们的全盘动机,大概是想要在不与织田家撕破盟约的情况下,抢夺淡路岛的控制权。
可想而知,一旦平手汎秀作战失利,被迫退回和泉,届时筱原长房也必然元气受损,需要休养。毛利军便会趁此机会,从海路染指淡路,支持菅达长做旗头,来取得遥控淡路水军的效果。而且到时候根本挑不出任何毛病。
汎秀更加理解四国那边用兵如此谨慎的原因了。原来除了当面之敌,左右各处还有这么多心怀叵测的围观者。
平手倒还好,战败丧师也不过是损失一些发言力,信长和义昭显然仍会给他“戴罪立功”的机会。筱原长房要是一旦遇挫,会被内外无数野心勃勃之辈吃干抹净。
所以明明淡路被围,明明他的部队远多于平手军,就是迟迟下不定决心。
比起织田家的扩张方式,毛利这种扶植代理人的战术显然更容易受到当地人欢迎,但统治也相对不稳定。而织田的最大优势则是掌握了京都,与朝廷和幕府关系密切,有大义名分在手。
双方虽然明面上是盟友,却只不过是一时权宜之计罢了,私底下的明争暗斗可一点都不少。
比如丹羽长秀奉命攻略但马时,吉川元春、武田高信就以扫清尼子余党的名义跑到分一杯羹。结果是织田家占据了生野银山,但毛利家却获得了但马国四分之三的土地(虽然掌控力不高)。
现在平手汎秀也感受到这种难言的滋味了。
根据各项情报汇总,毛利家的战略布置大致呈现在眼前。
目前毛利家大致分为三个战线,毛利元就与嫡孙辉元,在北九州对抗大友家和大内残党,目标是富饶的博多町;吉川元春带领山阳国众在因幡、但马镇压百折不挠屡败屡战的尼子残党(其中就包括大名鼎鼎的山中鹿介);小早川隆景带着山阴国众,负责与浦上、三好周旋。
这三个方向的战略思路完全不一致,一个是强夺,一个是围剿,一个是智取。
小早川隆景就是“智取”的执行者。表面上他要以本部人马及备中、备后二国之众,应对两个方向的强敌,似乎会很吃力。
但其实浦上正与浅井作战,三好则在和平手对峙,而小早川隆景这家伙,不仅没想着帮忙,还时刻准备抢人头摘果子!
并没有确切的证据,但左思右想,越来越觉得这个猜测靠谱。
平手汎秀当然不能让毛利家如愿。但他也绝不能公然撕破脸面。后面的政治风险是很高的,只能因势利导,想个取巧的办法。
这次汎秀本人尚未发言,本多正信就主动献策了,他跪伏下拜,进言道:“菅达长鼠目寸光,小早川鞭长莫及,二者相聚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