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你好,于医生(2 / 2)

加入书签

,于知渔发了一篇长长的朋友圈纪念德国的人与事,收获了她开通朋友圈以来最多的点赞和祝福,

可惜那段时间她忙得脚不沾地,没有注意到江百舸的点赞也湮没在其中。

时隔四年,于知渔回归临床,重新做起一线打工人。按照要求,她必须接受2年的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像规培时那样轮转大内科。计划还是一样的,身份却不同了。她不能再像硕士期间那样摸鱼偷懒,上级医师对她们专培人员的要求也更严格。

习惯了国外松弛感的她在很长时间里都被科室里的氛围压得喘不过气,许多知识已经被淡忘,也有许多技术已经迭代,都需要重新学起来。她必须牢牢抓紧这次成长的机会,一旦专培结束回到本专业的科室,就轮到她坐在医生办公室充当上级,指挥规培的师弟师妹干活了。

临床工作已经让人焦头烂额,难以招架,加班是永远的,没有按时下班的时候,而科研任务又是压在骆驼驼峰上的另一根稻草。

医院是能进高手榜前十的大三甲,心内科是这家医院的王牌科室。于知渔偶尔会在某一瞬间觉得自己配不上医院,不过更多时候是痛恨医院配不上自己。好在她的老师是业界大牛,这几年始终处于上升期,在亲硕导手底下讨生活,于知渔多少能喘口气。

转年九月的某天晚上,她正好轮转回心内科值夜班。忙完白班留下的工作,于知渔瘫坐在椅子上按揉睛明穴。外卖送到后没来得及吃,一直搁在桌子上。她拿去休息室用微波炉重新热了热,刚撕开包装,就有病人敲门找她。

“怎么了?”她把拿出一半的筷子重新塞了回去,抬头问道。

“医生啊,今天下午术前谈话的时候我儿子不在,他想晚点过来问问情况,您方便吗?”来得人是4床,说话挺客气。于知渔还记得她大致的病情:60岁女性,冠心病收入院,准备明天做冠脉造影,如果血管堵塞严重可能需要放支架。

“没问题。”她一口答应下来,反正闲着也是闲着,“让他直接来这里找我就行,我睡得晚。”

于知渔并未将这件事放在心上,快速填饱肚子后就打开了电脑,比着文献修改文章。时不时会有病人或者护士来找她处理各种各样的小事,思路不停地被打断,整个晚上的效率并不高。

至少,都只是些便秘啦,害怕明天手术啦,求解释化验单异常指标啦,还有修改几个医嘱之类无关性命的小事。

她是会自我安慰的。

夜色渐深,病房安静了下来,走廊里的灯也熄灭了。除却护理老师每个小时都要巡视一次病房,其他人都已进入梦乡。

“小于,抓紧休息吧。”搭班的护理老师来办公室打单子,发现她还在对着电脑奋战,随口关心道。

“十二点多了啊……”于知渔盯屏幕盯久了有些眼花,便搓热了手掌心捂在眼睛上。今晚上的进展只有600个词,她写了删,删了写,总是找不到合适的思路。

这时,又有人敲门进来。

“你好,于医生。”他说:“我是4床的家属。”

于知渔想起4床的嘱托,在口罩的掩盖下无声地叹了口气,她准备先保存好文档再谈话,随手一指身边的座位,说:“找个地方坐吧。”

“好久不见,于医生。”4床家属又换了一种招呼的方式。

拜托,我跟你很熟吗?于知渔向来厌烦这种强行套近乎的人,她眉头微蹙,眼神里带了点个人情绪,朝这位家属看过去。

来人穿着一身黑,只有眉毛和眼睛露在外面……这个场景,她像是在哪里见过……

办公室里的灯闪了一下,于知渔的呼吸也跟着微微一滞。

三年多未见的江百舸站在她面前,眉眼中含了些许笑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