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十四章 热土(1 / 2)

加入书签

整个智利,东洋前军督军标下共有十九座硝石矿场、六座铜矿场,矿工近万、围绕采矿为生者近五万之众。

矿工劳作辛勤,月采硝石三百五十三万斤,但包括人力在内,一切力量在荒漠中都显得那么不靠谱,没有良好的道路与固定水源来大规模熬硝,纵然熬好了运出荒漠的硝土依然有限,每月真正能运到南方科皮亚波港口的成品硝土仅五六万斤。

在东洋军府看来,智利年运硝土由二十万斤飞跃至六十万斤,这无疑是技术产生巨大进步。

但实际上,智利能产多少硝土仅与玄学有关,或者说运气。

大明的熬硝产业成熟,沥、虑、蒸发再结晶的技术亦无可挑剔,智利的硝石矿对大明人而言并不特殊,就是普通盐硝,与西北相同,只是更精纯。

水源倒也有,但距离遥远,运输成本极高,换句话说,真正限制产量的还是运力。

前军督军邵廷达在离开荒漠时向各个部落发布赏格,希望原住民能带着旗军找到合适的水源,找到水源才能确保旗军、矿工生存,就能扩大规模会有更多硝土。

荒漠中不但有硝石矿,还有银矿、有铜矿,但这些矿产目前只能放着不管,这种感觉很难受。

就好像饥荒中为何没人去打猎吃呢?因为捕猎消耗的体力、热量,已经远超捕猎成功补充的能量,所以即使猎物在眼前跑来跑去,快饿死的人也不会去捕猎。

安静躺着,死得慢。

但邵廷达在努力了,他们忙着修进荒漠的道路,等路面平整,就能把港口的木轨运到进荒漠的山口,修出马车木轨,更多人和更多工具运进荒漠。

也算是有好有坏,至少在荒漠里无论木轨还是铁轨,都不必担心人为偷盗,也能在修路时少几分顾虑;但坏的是荒漠里的旗军就算想修木轨道都修不成,因为他们走上好几天可能连一棵树都找不到。

哪怕在绿洲附近,也都生着干巴巴的遍地棘草,很难找到像样的木料。

倒是在寻找水源的过程中,旗军陆续发现几座露天铜矿,并且其中有一座看上去规模极大,就在十七号硝矿厂北方不远,那几乎是与秘鲁边境挨着了。

但是此时,邵廷达却并不在十七号硝矿厂,甚至没在最近的科皮亚波,他去了比过去的圣地亚哥如今的李耳城更南的地方,比奥比奥河南岸谷底,马普切人的部落。

在那有一座名为劳塔罗营的明军大营,游击将军林晓是军营主官,训练成百上千的马普切壮士成为优秀战士。

当邵廷达座下雄健的黑色战马立在劳塔罗营的辕门前,他对这座军营内正投身训练的士兵感到满意。

与智利北方居住在荒漠、山地、湖泊与火山下常见瘦小精壮的土民不同,生在谷底的马普切人看上去要更健壮也更高一点,这让他们在穿上棉布兵服后看上去除了风吹日晒带来黝黑肌肤,与大明士兵看不出什么不同。

士兵穿着常胜专门为他们织造的棕色兵服,棉布短袍与中单裤易磨损的肩膀、膝盖、手肘都加着帆布补丁,蹬布鞋扎革翁裹行缠改变了不穿鞋的习惯,头上裹着发巾,各个站立如松。

但邵廷达还是一眼就能分辨出谁是明军、谁是马普切人。

他们的头巾中扎着一两根翎羽、有些人会在短袍外罩西式无袖的羊驼皮马甲,他们的长矛绑着羽饰,鸟铳木铳托钻出圆孔,用绳子吊着粘羽毛的皮片。

“将军,劳塔罗营的游击军已准备奔赴战场,没有支援他们能熟练使用刀、矛、棍棒、弓弩结阵或散兵接战,有支援时擅长使用鸟铳、埋设地雷、操持火炮及快速制作木炮投入战场。”

林晓早就接到快马通传邵廷达抵劳塔罗营的消息,这没来由地让他心里猛地一突突,第一反应便是出事了。

哥伦比亚的仗打得还不错,劳塔罗在一年里驱使游击军埋伏各个必经之路,行刺、袭击,沉重削弱了西军在哥伦比亚北部的力量,如今军械简陋的土民甚至敢在白天攻打据点。

长时间的袭击与围困,已经让战争进行到最后一个步骤,拔除。

这种时候即使劳塔罗与西军用堂堂之阵对战,且不说谁的战技高,单说军备,没准劳塔罗比西军还更胜一筹呢。

相较其发动土民百姓的巨大数量,东洋军府给劳塔罗的军备并不多,但他们缴获的兵器铠甲很多,一个西**团士兵的装备够劳塔罗武装起五六个士兵。

以上就是林晓对哥伦比亚局势所知道的一切。

而智利,同样进入关键时刻,十九座硝石矿场开窑,还有三座银矿、六座铜矿,最近还在北方发现超大铜矿与小型铁矿床的踪迹。

西班牙人热衷于金银矿产,这个阶段的大明则恰好相反。

官方层面他们已经快要对白银失去兴趣了,凭借优质货物,军府每年能从西班牙赚取波托西大银矿一半有余的产量,朝廷也过了白银紧缺的时间,市面流通的巨额白银也给国内带来少量通货膨胀,从皇帝、陈沐、殷正茂、陈璘由上至下,朝廷与军府更加注重的是煤、铁、铜、硝。

它们是未来。

牧野是未来、智利也是未来。

又临近一年出头给常胜交解硝土的时候,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