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6章 廷议(中)(1 / 3)
() 嘉靖六年大年初一,朝官们等到脖子都长了,终于在天黑之明等来了皇上召开廷议的消息,时间就定在明日未时,也就是下午一时左右。
这就有点奇怪了,正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古人做事都喜欢赶早,所以嘉靖把廷议安排在下午,委实有些反常,也让习惯了凌晨三点就起床准备上朝的官员觉得颇为别扭,但是,也没人去深究,毕竟眼下正值年假期间,再加上天气严寒,皇上偶尔偷个懒也无可厚非。
大年初二,接近中午时份,耐着性子在家中消磨了半天时光的朝中大佬们纷纷动身赶往皇城,廷议将在文华殿中举行。
当徐晋步履从容地迈进了文华殿时,有资格参加廷议的官员都基本到齐了,而对于靖国公徐晋这个富贵闲人的到来,大家并不觉得出奇。
因为按照大明的潜规则,虽然国公一般情况下不能再掌兵和管理具体事务,但是参政议政还是可以的,事实上,在作出重大国家决策之前,皇帝通常都会把文武官员中的重量级人物都召来商议,而此次廷议,徐晋便是奉召前来参加的。
“见过靖国公!”
“见过靖国公!”
文华殿中的官员纷纷向徐晋施礼问好,尤其是鹰派的官员们,见到徐晋的到来,无不面露喜色,行礼时也特别热情,而鸽派的官员则神色各异,甚至露出警惕之色,毕竟这位靖国公爷外号徐常胜,这些年基本没有消停过,从大明的东南沿海打到南洋,又从南洋打到东洋,东洋还打了两次,乃鹰派中的鹰派,这次肯定是支持出兵北伐的。
徐晋一边客气地回应着众官员的问候,一边信步行到了武官队伍的最前面站定。
话说徐晋如今只剩下靖国公的爵位了,不在朝中担任任何实职,就连太保的虚衔都辞去了,所以站在武官队伍中也无可厚非。
“见过诸位大人,大家过年好。”徐晋站定后,便转身微笑着向隔壁的内阁四老,还有六部的诸位大佬们拱手行礼。
“见过靖国公,过年好!”一众文官大佬纷纷拱手还礼,包括首辅金献民在内,没办法,徐晋的地位摆在那呢,他这个首辅不管乐不乐意也得卖三分面子。
话说自从费宏辞官后,金献民接任了内阁首辅一职,但他这个首辅却当得比较吃力。首先,他本人的威望本来就不怎么够,偏偏连续两次试图打压徐晋立威都失败了,尤其是上次弹劾徐晋干预鸿胪寺的事务,结果反被皇上借机敲打了一下,导致在朝中的威望更加减分。
众所周知,一个领导人如果威望不足,下面的人都阳奉阴违,甚至是直接不听使唤,那这个领导基本等于废了。当然了,如果说金献民这个首辅废了,确实有些夸张,但其权力受到制约是肯定的,譬如四辅廖纪便不怎么顺从他,两人经常在处理政务时发生争执,最终导致金献民要施行的政策执行不下去。
不过呢,在对待出兵北伐这件事的态度上,金献民与四辅廖纪显然是一致的,其一是要休养生息不折腾,其二是不让徐晋趁机“复出”掌权。
但是,他们似乎都忽略了一点,那就是目前的嘉靖已经是一头羽翼丰满,而且雄心勃勃的雄鹰,任何试图阻止他大展身手的绊脚石,都将被无情踢走,杨廷和就是前车之鉴,而金献民跟杨廷和相比,差远了!
言归正传,且说嘉靖十分准时,几乎是掐着点进入文华殿的,他在文武两班大臣的面前落座,目光扫过徐晋,君臣两人默契地对视一眼,目光马上又分了开来。
新任的司礼监掌印太监名叫常怀恩,约莫四十许岁,原是神宫监的掌印太监,由于识文断字,而且名声不差,没有不良纪录,嘉靖暗中考察了一段时间便升了他为司礼监掌印太监。
这时只见常公公捧着拂尘,郑重地上前大声道:“宣门图、依萨娜姐弟二人觐见。”
很快,依萨娜和门图两姐弟便被锦衣卫带了进来,随行的还有一名长满络腮胡子的胡人,赫然正是上次来过的鞑靼使者赤鲁不花。
只见这三人风尘仆仆,一脸的疲惫,显然是刚入城不久,事实上,他们确实是在半个时辰前入城的,屁股还没来得及坐热呢,便被锦衣卫带到文华殿了。
依萨娜和门图在鞑靼虽然是地位显赫的贵族,但进了大明京城还是像乡巴老入城一般,早就被眼前宏伟巍峨的宫城震撼得无以复加了,此时踏入庄严肃穆的文华殿,众目睽睽之下,更是大气也不敢出一口,他们小心翼翼地行到御座前跪倒。
“叩见大明皇帝。”依萨娜和赤里不花一边叩头一边高声喊道,小门图只有五岁,根本不会汉语,只是跟着叩头,然后像只受惊的小鹌鹑一般,紧紧地依偎在姐姐的旁边。
看着眼前的门图姐弟,殿内一众官员总算明白皇上为何会把廷议的时间安排在下午了,分明就是在等门图姐弟啊,由此可见,皇上确实是铁了心要出兵北伐俺答了。
如此一来,部份决心不坚定的鸽派便开始动摇了,毕竟跟皇上对着干可不是件愉快的,弄不好会乌纱帽不保。
嘉靖这小子此刻显然颇为受用,毕竟近这数十年以来,大明面对鞑靼这个北方的宿敌,一直都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