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1章 第 91 章(2 / 5)

加入书签

出来,意思不言而喻。

李重献看着跪在御阶下的原武彰,目光灰暗明灭,金口紧闭,不发一言。

原武彰继续说道:“臣虽生于富贵之家,自小过的却是山野生活,因参加武举考试,十六岁时为父母所召回,可也仅只在家享受了两年,得了武解元之后便来了京城。”

“再后来臣跟随郭将军去了边关。边关清苦,臣早饮风沙,晚宿帐营,这些年里早已习惯了这样的生活。如今要臣做这富贵乡里的侯爷,臣着实消受不起。”

“还请皇上体恤臣。”

低头看着膝前的三样东西,忍不住伸手摸了摸:“我出生在这个国家,朝廷需要我时,我愿披甲上阵,斩杀敌寇,誓死守卫我们的国土。若得天下太平,我愿解甲归田,渔樵耕读,奉养父母。”

原武彰在地上重重一叩首。

“此乃臣此生所愿,望皇上成全。”

既而抬起头,眼里似有泪光闪烁。

大殿内一时鸦雀无声,偶有几声小的呜咽,原是有的官员在悄悄拭泪。

李重献坐于大殿之上,底下情况尽收眼底,他动了动嘴唇,说:“功名利禄不足贵,金钱废土皆一堆,你倒是看得开放得下,比圣人还圣人。”

“好,朕成全你!犒劳边关将士,封赏你的家人。”

随后立马下了口谕,晋封原文彰为内阁学士,官阶从二品,仍兼太常寺卿衔。原贵妃晋封为皇贵妃,原武彰的母亲封为二品诰命夫人,三皇子李叙封为翌王。

就连原文彰的儿子原淳晔,也受了不少金银赏赐。

原武彰跪地谢恩:“臣谢主隆恩。若国家有难,臣受诏必回。”

原文彰和李叙也出来跪谢。

“臣谢皇上封赏。”

“儿臣谢父皇封赏。”

原文彰心里却不怎么欢喜。他也知道原武彰此次回来,会被皇上收走军权,封一个有名无实权的官职,或浑噩或欢喜,关在卞京城,一辈子也就这么过去了。

这样也挺好,起码他们兄弟二人在一起还能有个依靠。

可原武彰不受。

原武彰不愿意受困于京城,他要归于山野,侍奉于父母跟前。

一想到父母,他的心里又是一阵难过,他是个不肖子,这辈子怕是不能尽孝于二老跟前了。

只能依仗于他弟弟了。

接下来的几天,一些与原文彰关系不错的官员陆续来到原府,祝贺原文彰乔升之喜。

原文彰面上多有难堪之色,这官位明明是靠他弟弟得来的,风光荣誉却叫他享受了,心里多过意不去。

自那日宴席上交出兵权后,原武彰便一直待在他哥哥府上。

今日难得出一趟门,他循着记忆中的路线,来到了一窄巷里。

午后,宋家后院。

初夏的午后,阳光还不是特别强烈,宋修濂捧了本书靠在躺椅里细品慢读。

温煦的日光透过繁茂的枝叶,在他身上投下一片一片斑驳的光圈。

有风拂过面庞,带来一缕草木清香,渐渐地他身上起了困意,书往胸前一搭,闭了眼就要睡去。

迷糊中似是有人来到跟前,他睁了睁眼,然后便看到了一张陌生又熟悉的脸。

“你来了。“

宋修濂坐起身子,对来人轻轻一笑。

原武彰捡了他手里的书,低头看了看,是一本杂文。

“你倒悠闲自在,伴着书香清风眠。”

把书塞回他手里,挨着旁边的石凳坐下,拎着的两壶酒也随手搁在了石桌上。

宋修濂把书往躺椅上一放,坐了另外一张石凳,说:“武彰,你变样了。”

那日人多,又离着远,原武彰的面容他看的不太真切,如今人就在跟前,他倒看了个清清楚楚。

肩膀开阔,身体结实,再也不是十多年前的少年之身了。

多年的军旅生活,锻造了人一副铜铁般的身躯,风雨无摧,刀枪不惧,是一个真正的武将之士。

原武彰见他一直盯着自己看,笑了笑,说:“变成什么样了?倒叫你这般瞧着。”

宋修濂说:“黑了,比以前结实了。”

原武彰道:“这不是环境使然吗,把你丢到那里十来年,你回来以后说不定变化比我还大。”

宋修濂笑:“言之有理。不过若是我去了,多半就回不来了。”

原武彰推了壶酒给他,自己开了另外一壶,喝了一口,道:“你倒是没怎么变。”

宋修濂也跟着喝了一口,方说:“武彰,你为何不愿留在京中?将军做不成了,做个侯爷不也挺好?虽说这侯爷没有实权,可至少跟你哥哥在一起了,不是吗?你若是想尽孝父母膝前,把他们接来便是,你又何必推了这以命换来的爵位”叹了声气,多有惋惜。

原武彰看着他,神情专注:“听你话里意思,是我傻呗?宋修濂,多年不见,你模样没怎么变,性子倒变了许多。若是换作以前,你早就骂我傻了,哪里会说这么一大堆含蓄的话。果真是当官久了,人的性子也给磨平磨没了。”

若是以前的话,宋修濂定会说,你小子放着好好的侯爷不做,偏要归隐山野,是不是傻。

宋修濂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