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84、第 84 章(4 / 5)

加入书签

其功勋卓著,身份地位殊荣,在太子之位竞争中,身为大将军亲外甥的三皇子李叙,自然也就受到不少朝中大臣的拥戴。

李叙能文善武,聪颖敏慧,颇有圣上年轻时候的样子,深得圣上喜爱。别看人现在年纪小,待再过个四五年,人一旦长成,将会是二皇子太子之路上最大的威胁。

这也正是裴文眠所愁虑的,身为二皇子的母氏一族,不论付出何种代价,他都得要在三皇子羽翼丰满之前辅助二皇子夺得储位。

他先是举荐了自己人给皇上,要其到边关为将御敌,目的是为削弱原武彰手中的军权。可边关的那些战士认主,他们只听从原武彰的命令,他的人过去只是个摆设,根本建不了功立不了业,原武彰的地位也就无可撼动。

方才那封信正是从平凉关而来,信里说,他的人因为与原武彰有点小冲突,给原武彰斩决了。

他也曾以功高盖主的利害要义离间皇帝与原武彰,奈何皇帝对其十分信任,压根不吃他这套。

裴文眠揉揉额心,心中多有忿闷,这边防军如同铜墙铁壁,任凭他怎么施展三头六臂,皆攻略不下。

他只能寄希望于两国再决一战了,希望羌人能将原武彰大败,让其再不能上战场,让三皇子失去臂膀依靠。

同时他这边也不能有所懈怠,朝中支持三皇子的虽不少,但支持二皇子的更多,足足超过了七成。

二皇子除了身体不大好外,其他的无论是血统还是才智,都远胜三皇子一筹。只要大臣们一如既往地每日谏言,皇帝总有动摇的一天。

翌日早朝,主要事务上奏完毕,大臣们又如往常一样劝谏皇帝早立太子一事。大部分臣子言奏,二皇子博学多才,心智成熟,身为嫡皇子血脉正统,是太子之位的不二人选。

少部分说三皇子身康体健,文武兼备,长大了定有一番作为。立储乃国之大事,皇上不能只顾眼前利害,而不做长远考虑。

剩下个别的则保持中立,既不选二皇子也不选三皇子,究竟封谁为太子,全凭皇上圣意。

殿上的李重献早已是眉头紧锁,眼目阴沉,这些大臣们每日里翻来覆去就这么几句,他听得头都要炸了。

他在殿上来回踱了几步,而后面向殿堂之下,问道:“宋修濂,你如何看待立太子一事?”

宋修濂回道:“皇上,臣与其他大臣言意一致,认为立储乃国之大事,太子作为国之储君,每日里政务繁多,不仅才华要求出众,身体康健更为重要,还望皇上深思。”

李重献道:“哦?听爱卿之意,朕应该立三皇子为太子?”

宋修濂立马道:“回皇上的话,三皇子年纪尚幼,资历太浅,心智多有不熟,不足以处理某些政务,臣认为不宜过早被立为太子。”

“既如此,朕便封你为李却的老师,太子太保,辅佐太子共理东宫之事。”

李重献的话让宋修濂瞬间懵杵在地,一时反应不上来。他只是说李叙不宜过早被立为太子,并没有立李却为太子的意思啊,皇帝这话中有话,一下子将他套了进去。

不只宋修濂懵怔,底下大臣们更是惊诧不已,惊的是太子之事谏言多年,今日终于尘埃有定,却诧异于宋修濂为太子太保一事。

朝中比宋修濂官位高且德高望重的官员比比皆是,皇上却选他做太子太保,着实出人意料。官员们疑虑,纷纷七嘴八舌起来。

有人惊诧,也有人惊喜。这其中最惊喜的莫过于裴文眠,他只关心李却能否登上太子之位,其他的皆为次要。

他假意咳嗽几声,站于他不远处的兵部侍郎陈宥言立马禀奏道:“皇上英明,宋祭酒乃我朝六元及第第一人,由他做太子太保再合适不过。”

底下立马有声音附和:“皇上英明,齐王殿下勤勉笃实,温和宽厚,定能胜任储君之事。宋祭酒才学渊博,也必能教导好太子。”

赞成声之后立马就是反对声,有一大臣站出来直言道:“皇上,治国不仅要有雄才,更要有强健的体魄,二皇子身虚体弱,病疾缠累,恐难胜任太子之位,臣以为…”

那臣子话尚未说完,就给李重献伸手打断,“二皇子体弱,这些年来有太医照养,如今不也好好的吗?朕的老师徐太傅年事已高,现养病在家,无法再教导皇子。宋爱卿学识匪浅,为人清廉,克己奉公,由他教导太子朕再放心不过。朕心意已决,众卿无须再言。”

皇帝金口玉言,说出去的话如同泼出去的水,再难收回。宋修濂却感慨万端,惨然不乐,相比二皇子,他更希望三皇子登上太子之位,结果却适得其反,李却被皇帝钦点为太子,而他则要做太子太保。

前不久,他才说李却病痨鬼来着,如今就要给人做老师,这事怎么想都觉着荒唐无比。

作者有话要说:  1.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出自卓文君的《白头吟》,这首诗最出名的一句是:愿得一人心,白头不相离。

虽然这首诗是描写爱情的,但文中二人之间并不是爱情,是很纯粹的感情,如山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