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百四十二章:野茶(1 / 2)

加入书签

() 其实潘州有不少名茶,新垌茶就不说了,合箩茶、榕树茶、苦丁茶、火茶、新安绿茶、仙人洞绿茶……这些都是出自潘州的茶叶,而且各有各的特色。最为稀少的,自然是信(xin)宜的火茶。这是一种产紫芽小叶茶,一开始是古代粤西瑶民所发现并种植,散种于合水、新宝、思贺三地海拔超过八百米的高山密林中,气候条件要求很大。因为出产条件苛刻,所以产量极少,能找到这种茶叶的,都是本地人。

杜清和要找的,自然不是那种产量极少的茶,他现在就在新垌镇的无主山岭中游荡着,寻找合适的野茶树。

野茶难得,需要耗费不少的时间。

事实上很多野茶都是被人发现的了,甚至保护起来了。即便再人迹罕至的山岭中,只要有野茶,都会在灌木丛生、野草茂盛的山岭中踏出一条小路来。要想找到一棵从没被人发现的野茶树还是挺困难的,杜清和的视力再好,也觉得有点难为他了。

在新垌镇的上空转悠了好久,杜清和都没能从郁郁葱葱的山岭中发现什么野茶树。

无奈,只能降落在一个山岭上,这不是一个被速生林占领的山林,而是一个原始长起来的山林。也只有这样的山林,才能寻得到一棵野茶树。陆羽的《茶经》有云,“野者上、园者次”,也就是说野生的茶叶是最好的。

然而,近年来茶叶市场上有很多标称为野生茶的茶产品上市,也有不少商家宣称其产品为野生茶。实际上,大部分都是移栽型的野茶,口感虽然比茶园培植的茶树好一点,但好极也有限。要称为野生茶,就要满足三个基本条件,且缺一不可:一是必须生长于原始森林或原始次生林的自然原生态环境中;二是必须是原物种茶或原物种茶的自然衍生种茶,而非人工优育、培育、优选品种;三是必须为自然有性繁殖,而非人工育种育苗、栽培干预。古之茶树,茶熟籽落,生根发芽,天精地华,自然生长成茶。

可见,野生茶没有人工参与的痕迹,生于自然,长于自然的茶树。

只是随着人类的足迹逐渐涉入原始森林,原始森林越来越稀少,野生茶的自然生长环境已越来越有限。加之原始森林或原始次生林中为人迹罕至之地,山林中无路可寻,采茶人需冒一定安全风险,以柴刀辟开通道,翻山越岭,过程艰险非常人所能及。为此,真正意义上的野生茶极为稀缺珍贵。

当然,杜清和没有后面的采茶的危险,他的问题找不到真正的野茶树。真正的野茶树,自然生长于天地间,随着天精地华的滋润而生,时光岁月的养育而成。经历过杜清和亲自用灵气筛选,杀青之后,那一碗茶汤入口,与普通茶叶就高下立分了。

“太难找了吧……”

杜清和终于明白为什么野茶那么少了,单单是寻找野茶,都用了不少时间。这不,时间都快到下午的五点钟了。虽然

这初秋的天气,太阳要到快七点的时候才下山,可留给杜清和的时间不多了。

好在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在一个转角过后,杜清和惊喜的发现,有一片连株野茶在生长着。

这些野茶,似乎是最近十年才长起来的,植株都不高,大概半人高的样子。最妙的是,这山中好像昨天才刚刚下过雨,空气中弥漫着湿润的味道。野茶树的枝头上,抽出了不少新芽。

事不宜迟,虽然时近初秋,但是杜清和也顾不得那么多了,神通一出,两叶一芽的嫩芽不断地凭空飞起,落入一个原本是装药的竹匾里。可惜的是,这野茶树不太多,全都采摘完了,拿在手中一掂量,大概也就四、五斤的样子。这四、五斤嫩芽,满打满算也最多是制成一斤茶叶罢了。

最后,杜清和摇了摇头,心中暗暗记下了这个地方,打算在那秋分之后,把已经挂果的野茶树人为的播种一下,说不定以后能长出一片野茶来。虽然这不太可能,因为野茶树的生长,要跟不少树木争夺土壤、水分和阳光,能顺利长成的都稀少。杜清和这么做,不过是保留一份希望罢了。

算是满载而归吧,接下来就要制作绿茶了。

杜清和知道,一款茶好不好,就看制茶了,嫩芽再好,炒不好茶也是白费。要不然那些手工炒茶大师的人工费那么贵,特级茶叶那么贵了,都是论两去卖的。

没办法,一个采茶工,一天只能采茶一斤多,最多不超过两斤,但是人工费用都要一天一百五十块钱了。再加上四、五斤嫩芽才能炒成一斤茶,炒茶师傅一天的工钱,少说也要一千,多则几千上万。所以说,真正的好茶,都是用钱堆出来的。然而,这真的是物超所值。

只要你懂沏茶,那极品茶叶和普通茶叶,甚至一般的好茶,都是差得很远的。

单单是茶香,都要浓郁很多。更别说口感了,那根本不是一个层次的。极品的茶叶,那茶汤真的能香透心脾,一喝之下整个人都感觉不同了。

不过,在杜清和看来,再极品的茶叶都比不上他亲手炒制的。

渗入了灵气的茶叶,在杀青之后,细嫩炒青、细嫩烘青等等步骤加持下,茶叶还没成茶,香味都能让神魂为之一振了。

杜清和的炒茶,是在家里炒的。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