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远青山 三十二(1 / 2)

加入书签

几场秋雨后,温度骤冷。

冬日的阳光铺在脸上,小鹿有几分恍惚。

朦胧间好似又回到了永安城,阿婆还守在小院的桂花树下。

往事历历在目,小鹿又回想起被赵善掳走的那天晚上,她一推开院门便看到阿婆惨死家中。

心中一阵酸涩,小鹿很快湿了眼睛。

她抬手放到隆起的肚子上,自言自语道:“都是我的错,捡了霍知雪,与他结亲,如今多人因我牵连而亡….”

许是将近生产的日子,她的心绪也愈发不安。眼见这些天阳光不错,随叫人在宫院中支了一张榻子。

就像今日阳光甚好,她便半倚在木榻上晒着日头。

“娘娘,天冷,还是盖个毯子吧。”

杏儿抱着一床桃花软毯走近,这才看清她又眼眶通红。

杏儿不禁叹气,将毯子盖在小鹿身上后才柔声道:“娘娘,这几日您常暗自伤神,奴婢瞧着也是不忍的。陛下自那晚后从未来过,要不要奴婢去请?”

小鹿摇头,面色有些发白:“不必,我只不过是想起了从前的日子。眼瞧着又过了一年,这时间过的当真是快的很。”说罢她又抬起眼眸打量了一番杏儿:“杏儿你也长高了不少,你瞧,你的衣袖都有些短了,你一会儿去丝锦局再领一些合身的宫衣穿着。”

杏儿低头瞧了瞧衣袖,这才发觉确实有些短。先前的衣袖尚能遮住小手,如今只到了手腕稍稍靠上的位置。

“青黛缘是也长高了,你记得也帮她领几件。”

“娘娘您不说我还未曾注意到呢,娘娘的心可真细。”杏儿一笑便露出浅浅的梨涡。

小鹿亦勾起一丝弱笑:“正说着我又有些饿了,这才吃了午膳没多久。”

“娘娘您现在肚子里还有一张嘴,自然吃的便多了。”杏儿道:“您想吃些什么?奴婢让小厨房做着。”

小鹿道:“我想喝一些馄饨汤。”末了又补了一句:“两块烧饼。”

“咱们小厨房专为娘娘设立,娘娘想吃什么她们便做什么,您不用总是替她们着想。”

小鹿扯了扯盖在身上的桃花毯,迎着日光向杏儿微笑:“杏儿,我本是流民出身,先前在家只能吃窝窝头和野菜汤。皇宫中的御厨自然是能做山珍海味,但我此时真的只想吃这些。”

闻言,杏儿耳垂微红,她自己亦是奴婢,怎能嫌弃娘娘吃的寒酸。于是福了福身子行礼:“娘娘请先歇息,奴婢这就去吩咐。”

养心殿今日倒是聚集了十几个文臣,

霍知雪坐在桌案后,右手放在一摞弹劾礼部侍郎楚章霖的奏折上。

底下的文臣已经炸了锅。

“陛下!出了这档子事属实辱没了本国之清名。”

“科考在即,考题泄露。到时岂非蛇鼠之辈都能站在太清殿之上?”

“楚大人当年也算起于微寒之间,如今怎能成了这般模样?”

“教书育人也算国之根本。科举三年一次,如今是头一年。若陛下不严惩礼部侍郎,往后终成大祸。”

底下的文臣骂的骂,痛心的痛心,有激动者甚至恳请皇帝即刻诛杀礼部侍郎九族。

霍知雪倒安静,他微微一抬手,方才还七嘴八舌的文臣们一个个都不再吱声。

“楚章霖年仅三十,文姿过人。人站如竹,人坐如钟,性情孤傲如高山白雪。朕当初对他的才华甚是欣赏,赐宅院,赏千金。前些日子他还在上奏主张变题事宜。”

他语调轻慢,不疾不徐:“科考题目朕曾过目,不过是诗词策论毫无新颖,朕刚批准他的变题奏折,他便泄题,何由?”

“那便是此人阴险狡诈。”一名年岁七十的言官躬身行礼:“诗词策论,历来如此。朝代更迭,唯求学不变。老臣敢问陛下,试看古今,哪个王朝科考不以此为题?”

“爱卿言之有理。”霍知雪道:“朕批准的不过稍加改动,并非动之根本。”

他金质玉相,不怒自威。

忽然他淡然一笑:“朕年轻,许多事还需各位大臣们悉心辅佐。朕对你们亦是心中尊敬。”

文官们纷纷表示会尽心尽力为国尽忠。

“既然有些人的手敢伸到涉及国本的科考之上,那朕如今也不得不提一句,朕虽年轻,但绝非糊涂之人。”霍知雪说着,手骨节轻磕了三下桌案。

声响不大。

却眨眼之间,有六名戴獠牙面具的黑衣狼卫悄无声息的进了殿内。

将那些文官属实吓了一跳。

“朕派狼卫日夜守在楚章霖的府邸,他共修改过三次科考题目,每次修改皆会抄录一份由狼卫带给朕过目。你们递给朕的泄题密卷朕刚看了,是最初并未修改过的常规考题。”

一席话说的底下的言官们鸦雀无声。

直到有个人轻声说了句:“怎会?”

“据朕所知,作废的考题秘卷礼部中应是有几位大人看过。你们今天上奏的这些,并不能说明任何事。”

方才那位七十岁的老臣急急的喘了口气:“那如陛下所言….”

“这些并不足以证实此事因楚章霖而起。”霍知雪背靠在椅上,双手交叠放在腹前低声道:“有人看似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