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音乐(1 / 3)
国风音乐简介以及发展
国风,即风格,是建立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蕴含大量元素并适应全球流行趋势的艺术形式或生活方式。
近年来,国风被广泛应用于流行文化领域,如音乐、服饰、电影、广告等。国风,即在歌曲中加入古代一些典故作为创作背景,用现代的音乐唱出古典的味道,唱法多样。曲风偏向传统的东方演奏,加入的是一些东方乐器,通曲音调婉转,回环,有一种传统东方的美感。《东风破》是现代流行国风与古典国风的分水岭,因为它完全符合三古三新标准,是融合古典曲风与西洋曲风的产物。
其他之前产生的作品,还是一种近似古风形态,一种探索怀旧的尝试(如《后窗》、《十面埋伏》、《双截棍》等);国风词风注重语言的简洁,精炼及语境的意用,用一些诗词文的化用,通过汉语的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借贷等来以表现曲的意境,如《公公偏头痛》、《红尘客栈》等。
1.国风的音乐多采用宫调式的主旋律。(五音调式是我国特有的民族调式。五音的名称分别是:宫、商、角、徵、羽,分别代表西方音乐中的doremisol(古典音乐中没有fasi音),以宫音为主音的调式称为宫调式。2.在音乐的编曲上大量运用国乐器:如二胡、古筝、箫、琵琶……
3.唱腔上运用了民歌或戏曲方式。
4.题材上运用了古诗或者传说故事。
国风就是三古三新(古辞赋、古文化、古旋律、新唱法、新编曲、新概念)结合的天朝独特曲风。歌词具有天朝文化内涵,使用新派唱法和编曲技巧烘托歌曲氛围,歌曲以怀旧的背景与节奏的结合,产生含蓄、忧愁、幽雅、轻快等歌曲风格。
国风分纯粹国风和近国风两种,纯粹国风是满足以上六大条件的歌曲;近国风是某些条件不能满足而又很接近于纯粹国风的歌曲。
国风让歌曲创作的范围一下子拓展开来,作为音乐创作者,可以不只停留在现代人的情感基础上,而是积极努力的去学习历史,学习国文化,把我们的国粹一一挖掘出来,表现在大众传播的歌曲上,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方向。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国风。它给人一种感受:听到乐曲就会联想到特色,国元素,国味道。这些东西深深打动着我们。
我们爱并喜欢着,喜欢着那一首首搀杂着京剧、黄梅戏,唢呐、二胡,琵琶,笛的国风。昨天,它们似乎刚刚离我们远去;今晨一觉醒来,又仿佛赫然站立我们身边……
国乐与西方音乐的发展并不是同步的。有经历过西方的大工业时代,也没有一个文艺复兴时期,因而的音乐一直非常完整地保留着农业时代的原始形态。这恰恰是我们这一代作曲家与同代西方作曲家相比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拥有广阔而丰厚的未开垦的处女地。
因此,前辈作曲家几乎无一例外地重视对民间音乐的开掘和研究,尽管各自的途径和方式大不相同,前辈,就曾倡导用民歌的素材来创作外来形式的器乐音乐。从旧乐及民乐中搜集素材,作为创造新国乐的基础,就是这个意思。
真正被提出国风音乐这个概念的应该是在1980年。
一九八零年全国交响乐音乐作品评奖,几部主要获奖作品,都是少数民族题材。当然这些作品都是一九八零年以前创作的。
民歌丰富,而且未经开发,作曲家都到哪里去采风。
根据一位他的几首民歌曲谱创作的管弦乐组曲《山林之歌》,对后人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那确是一组奇妙的音画,引人入胜。其他地方的民歌也并不逊色,民歌更有着自己的悠久传统,而我们自己总觉得司空见惯,不以为奇,反倒被忽略了。
一首农民歌曲就是一个完美的艺术典范
关于民族传统音乐的艺术价值,许多大师有极其精辟的论述。引用了两名言风的价值高于雅,雅高于颂
实施《国风》计划,是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的。
这时,随着全球两极体系的瓦解和冷战的结束,随着经济的崛起和开放,东西方在物质文明方面的差别急剧缩小。
同时,西方文化由高度生产力而形成的世界中心地位,受到了随经济发展而日渐复兴的东方文化的猛烈冲击。古老的精神文明,正以浴火再生之势,酝酿着下个世纪的蓬勃发展。
这时,同西方的文化交流不仅再是单向从西方吸收,需要世界文化,要洋为中用,世界也需要文化,需要中为洋用。
同时,我们还发现,我们的交响音乐创作虽然已经从最简单的结构方式跨入了最复杂的序列体系,但我们却未曾系统地把我们原生音乐精华通过艺术音乐的形式介绍给当今世界。这一方面是由于历史上战争、运动和各种思潮的影响而被耽搁。一方面也由于在此之前,我们自身的思想,艺术条件尚未成熟。
国风迅速走上国际乐坛,是随着东方文明的复兴而成为现实的。但是,我们丰富的传统音乐遗产还远远未被世界所认识。这首先需要我们的专业作曲家正视这个现实,以自己的创造性劳动向世界展示我们民族传统音乐的独特魅力。而我们对这件工作的意义的认识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