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七章 第七节 金帐汗国(1 / 3)

加入书签

本来去金帐汗国只是一个遥远的梦想,现在,他们已经踩着坚实的脚步,走在去往金帐汗国的路上。苏仁本来以为离开卫拉特人的地界不远就可以到达金帐汗国的领地,但事实并不是这样。在中亚辽阔的草原上到处都是哈萨克。

哈萨克在最初并不是一个民族,他是从各个游牧汗国脱离出来的自由民的总称。草原上的马一般由一匹儿马带领,马群的其它成员是母马和三岁一下的小马。小马长大以后就要离开马群,母马进入别的马群成为别的公马的妻妾,儿小公马则可能挑战父亲,带走一些母马分群,也会从别的马群中抢走一些母马。小公马建立的马群的现象就是哈撒。草原上的各汗国王子,各部落首领的儿子也会遇到这个问题,不是继承者的那个贵族子弟,就可能遭到驱逐,或者主动带走一些部众,脱离原来汗国的统治。他们就被称为“哈萨克”,由于口音不同,有些地方叫“哥萨克”。有些人喜欢用贬义解释这个名字,就解释为逃亡者或反叛者,但它完全可以有一个更符合这个人群的精神的释义,那就是“自由民”。

草原上的哈萨克部落非常多,他们的首领大多是当年到达中亚的蒙古贵族的后裔,他们的部落名称有蒙古帝国以前的名称的,比如:乃蛮部、克烈部、蔑儿乞部……也有用帝国的继任者的名称的,比如:术赤部、托雷部……通常这些部族最早的创立者都和那些古老的部落有血缘上的继承关系。不过哈萨克的语言和人的相貌都和蒙古有了很大的差别,大概是因为他们世世代代在中亚地区娶妻生子的缘故。而且很多部族的首领也不是世袭的,世袭和选举两种方式交替使用,所以也不能认为,他们现在的首领还是那些古老部落的后人,也可能是分离时带走的属民,或者自成部落以后争夺到的属民的后代。

哈萨克的习俗和蒙古高原上的人仍然很像,放牧、也狩猎,他们善于骑马,住在毡房之中,随着季节搬迁牧场,还驯养金雕和猎隼。有一部分哈萨克联合起来,成立了汗国,但是他们政权并不稳定,保不齐什么时候倾覆,也有一些哈萨克给附近的其它汗国充当雇佣兵,相互攻伐。这一带大大小小的汗国首领一般还都是圣祖的后人,至少他们自己都能说出家族承传的谱系,这个谱系在这一带还很有影响力,证明不了自己是这个家族的人即使建立汗国,也很容易被群起而推翻。

苏仁和小花骑着骆驼走了三个月,还没有到金帐汗国。天气热了,双峰驼怕热,要经常放牧,补充水和食物,走得越来越慢。但现在他们还不好意思回头了,因为这些商人到处介绍他们是伟大的东方可汗派往金帐汗国的使者,很多商人和部族首领都主动为他们引路。现在苏仁和当地人在形象语言上差距很大,没有人再怀疑他们是本部来的。苏仁和哈萨克相处起来十分自在,远胜过很多经常在这里来往的商人,而且一位来自遥远的蒙古本部的,有才干,有修养的长者很容易得到哈萨克的尊重。一路上商队和哈萨克发生摩擦,或者遭到袭击,苏仁就出面帮助他们,苏仁还帮助过一些路上遇到的被抢的商队讨回过货物,如果他们要多日宿营和放牧骆驼,也由苏仁去和周边的牧民协调关系。商人们都把他当成宝。

小花则一路上跟着商队买卖东西,他们买什么,她也买什么,他们卖什么,她也卖什么,他们囤什么去后面卖,她也囤什么。赚了钱,她也不留,继续买卖货物。商路上钱币的比值不同,但货物的价值是基本稳定的,所以卖出货物以后用赚到的货币和金银算不一定每次都划算,但是小花手里的货越来越多,小花本来也对金币、银币没什么概念,她在意的就是更多的货物。三个多月她就攒出了一个小驼队的货物。苏仁拿着乌兹别克汗赏赐的金币,原来没有给小花,看她不断攒货就拿出来给她买骆驼。他们的驼队现在有十头骆驼,两头骑乘,八头上驮满了货物。在草原上,一个十头骆驼的驼队可以驮起一个中等人家的财产了,现在,苏仁和小花也已经从出门时的两手空空变成了一个小货主。中亚草原上来往的使臣都做生意,苏仁能帮商人解决大问题,小花又很会讨喜,所以商人们也很乐意教他们各地的生意经,帮他们赚得更多。商人们还责怪苏仁买骆驼,说雇佣驼队更合算,有专人照顾骆驼,如果骆驼不是因为货主的过失死在半路上也不用赔。小花觉得苏仁做生意没有她精明,得意洋洋地向他炫耀,但苏仁觉得买骆驼肯定不亏,如果不是考虑到跟驼队行进地步调一致,他很想再买两匹马。

按照他们现在的身份,苏仁让小花称他为“大人”,他叫小花就容易多了,就叫她“宝贝”。小花一路上,把哪里适合买什么货物,卖什么货物都记下来,她觉得这些回家的时候肯定有用。她还把苏仁打过交道的哈萨克各部,哪一个比较友好,哪一个要尽量避开,也都记下来。

经过半年多的跋涉,他们终于到了金帐汗国的首都,伏尔加河畔的萨莱城。商人们都说,这趟太顺利了!他们在冬天来临之前有充分的时间办货,等天冷了河流和沼泽封冻了,路程又近,骆驼也上了膘,回去就更方便了。苏仁和小花都特别高兴,这样明年,最多后年,就可以回到家了。

金帐汗国的都城是一座城堡,有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