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54章 东进(1 / 2)

加入书签

古润州,位于今秦皇岛市境内,是连接契丹人的南京道和中京道的要道之一。

单说润州的人口,以及后勤储备,其实并不算多么丰厚。可问题是,润州附近的沿海地区,颇多靠打渔为生的渔民。

有渔民,必有船只。李中易敢于深入契丹的虎穴,所凭仗的不仅仅勇武过人的羽林右卫,更依赖的是:周道中率领的大周水师。

李中易始终记得,晚明时期的毛文龙,毛大帅,率领的东江镇明军,能够屡败屡战,却始终威胁后金的腹地,最核心的法宝便是占据了“皮岛”。

皮岛,位于鸭绿江口东之西朝鲜湾,也称东江。

毛文龙势力范围,介于辽东、朝鲜和后金之间,皮岛的北岸海面80里即抵后金界,其东北海即朝鲜,关联三方,位置冲要。

根据审问耶律安所得的情报,润州以东的迁州地界内,有一大一小,两座岛屿。

其中,大岛曰:菊花岛;小岛曰:小海山岛。

榆关虽处要冲,地势异常险要,易守难攻。可是,由于榆关偏处于契丹国的腹地,并没有受到多大的重视。

以至于,李中易在榆关的缴获的辎重物资,堆满了仓库之后,只能胡乱的摆到大街上。

李中易的北进大军,加上周道中的水师官兵,以及临时征用的船夫等人,至少超过了三万五千人。

这么多人,需要吃饭,而且,这么多战马需要草料,自然需要一个不被契丹人所威胁的,稳固的后勤基地。

这么一来,小海山岛和菊花岛,很自然的就跃入了李中易的视线之中。

从地理位置来说,小海山岛虽然面积不大,却更靠近润州和榆关。算是十分理想的中转基地。

既然李中易盯上了小海山岛和菊花岛,那么,润州海边杂居的诸多渔民和渔船,也就成了他的必取之物。

等参议司的参议官吵闹完毕。达成了一致意见之后,李中易从杨烈的手中,接过了详细的作战计划。

“白行,若是契丹的渔民,驾船驶离岸边。遁入茫茫大海之中,该如何应对?”李中易抓住杨烈不懂海战的软肋,穷追猛打,绝不手软。

杨烈收起折扇,拱着手说:“这就需要周都指挥使的水师紧密配合了?”

李中易淡淡的瞥了眼杨烈,冷冷的说:“偌大的海面上,搜捕轻快灵活的渔船,你不觉得事倍功半么?”

杨烈撇唇一笑,说:“咱们又不是老占着润州不走了。只须半夜突袭过去,将聚集在海边的渔船。烧掉一大部分,令其没有大量载兵渡海的能力,便是一桩美事。”

“只是烧船?”李中易太过于熟悉杨烈的脾气,他似笑非笑的盯在杨烈的脸上,想看看他耍什么花枪?

“学生如果没有记错的话,老师您尝言:胜利者不容指责。”杨烈果真耍了个大大的花枪,不仅避开了李中易的调侃,更反守为攻,将了李中易一军。

一将功成万骨枯!

李中易治军,虽然条例颇多。却始终把握着两个基本要素不动摇:慈不掌兵和利益捆绑。

军纪必须要严,战胜后的收获,也必须官兵一起共享。

李中易和杨烈虽然都没有说破,实际上。参议官们的心里却都明白,天黑之后的突袭润州,很可能要下重手。

天色全黑之后,提前吃饱了战饭的北进大军,悄悄的开出了榆关,直奔东边的润州海边而去。

由于。此次作战,以夺取或是烧毁润州渔船为主要战役目标,所以,李中易把不堪大用的飞龙骑军,也给带出了榆关。

大军开进到海阳县境内的时候,李中易和杨烈分道扬镳,他领着二千飞龙骑军,和六千羽林右卫的主力部队,直扑润州城。

杨烈则带着颇超勇的三千党项骑兵,以及高晓德手下的三千飞龙骑军,加速杀向润州的海边。

时近三更天的时候,杨烈领着裹住马蹄的大队骑军,呈扇形散开,将渔民聚集最多的沿海几个村庄,牢牢的笼进了包围圈之中。

临战之前,杨烈把颇超勇和高晓德两人,召到身旁。

几个人刚一见面,杨烈就开门见山的说:“二位将军,参相的军令,都清楚了吧?”

高晓德如今对李中易已是佩服到了极处,曾几何时,大周的汉军队伍,居然可以杀进契丹人的腹地?并且,还夺取了险要的榆关?

这且罢了,高晓德身为魏王符彦卿的心腹,自然深知契丹铁骑的厉害。

近一百余年以来,国势日盛的契丹人,简直快要把北地的藩镇们,压得喘不过气来。

说句心里话,由于担心契丹铁骑南下吞并了大名府,即使是太祖郭威登位之初,符家和契丹的某些贵族,私下里一直存有不可告人的贸易关系。

直到,高平之战后,柴荣御驾亲征,大败北汉刘家的军队,同时吓跑了契丹人的铁骑。

魏王符彦卿,碍于女婿和外孙的身份,这才暗中处决了契丹人派在符家的联络人。

契丹使者被灭了口后,符彦卿手下绝大部分的知情人,除了高晓德之外,全都跟着陪了葬。

由此可见,魏王符彦卿对于高晓德的信任程度?

站在高晓德的立场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