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26 章(1 / 2)

加入书签

当贾敏高调地带着一众仆从和箱子,从扬州来到京都荣国府时,那热闹的排场惹得一众人前来观看。

贾敏未出阁前,在荣国府金尊玉贵,嫁到林家后,虽说是书香门第,但也比不上荣国府的排场。所以,贾敏归娘家,乃至黛玉先她回荣国府,都被贾敏安排得非常夸张。

贾敏和林如海走的是水路,又遇到顺风,所以提前量天到。所以,黛玉并不知道父母已经到来,一早就去宫中给太后请脉。迎接贾敏和林如海的是王夫人等一众人。

由于贾敏是在王夫人嫁来之后才出阁的,所以姑嫂间并不陌生。王夫人一路给贾敏讲着宝玉如何如何读书上进,还报了来年的乡试。

贾敏只是听着笑了笑。因为关于荣国府的事情,贾敏已经在黛玉平日给她的家书中知晓了。对着王夫人特别的殷勤,贾敏只是保持着淡淡的回应。因为曾经她未出阁时,姑嫂同在一个屋檐下时,王夫人可不如今日这边对她讨好。

谁叫咱家女儿被封了县主呢?贾敏想到此,心里都乐开了花。

王夫人见贾敏反应很是平淡,也不再猛夸宝玉,变成称赞黛玉,才缓解了刚才的冷场。本想趁着贾敏封诰命夫人回京谢恩时撮合宝玉和黛玉,谁知却是“襄王有意,神女无情”。不,应该是贾敏没有这个意思,林如海不是还没有表态么?更何况黛玉和宝玉两小无猜,还是有机会的。王夫人如是想着。虽然她好像已经忘记了她曾经是属意宝钗的,也好像选择性地忘记了当初非常不赞成黛玉开医馆。

绛珠县主的封号已经让黛玉成了荣国人的大红人,上一辈的人看了就爱,同一辈的人恨不能跟着她起飞。

王夫人的这些未表达的丰富的心理活动,其实在一举一动中,已经明显又向林氏夫妇求亲的意思。贾敏也确实是希望黛玉将来有个好的归宿,但是她并不喜欢被她的这位大嫂盘算。不过,风风光光回娘家始终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

一众人在说说笑笑间带着贾敏和林如海进了大观园。

贾母看到多年未见的独生女贾敏,便拉着她的手,泪眼相看泪眼。之前贾母收到贾敏病危,要托付黛玉的来信,眼泪都要流尽了。现在亲眼见到贾敏好好地出现在自己面前,贾母在心中早已经一千遍一万遍地答谢神灵了。

贾母又和贾敏聊了许久家常,昔日黛玉造花海救母,又自己将医书学通了,被贾敏如数家珍般倒了出来。听得众人啧啧称奇,没有想到黛玉竟然是这般一路走来。

用过午饭后,贾敏说要去黛玉的医馆看看,迎春和惜春便给她引路。林如海则是和贾政则是在书房谈论时下发生之事。

走近玉善堂,贾敏远远地就看到了太后亲笔题字的匾。黛玉去了太后处还未归,坐诊的是两个老大夫。

来医馆就诊的人络绎不绝,满口都是对绛珠县主和医馆的大夫仁德的称赞。

贾敏在感叹之余,目光停在医馆门口柜台处正在称药的小哥身上。

那位年轻人生得身量挺拔,面容又颇为清秀,气度像是哪个世家走出的公子,却又无比认真的照着方子称药配药。

贾敏对此人在医馆的行为颇觉诧异。

惜春年纪尚小,看不透贾敏的疑惑之处,便给贾敏介绍道:“那个人就是医馆的掌柜,薛公子从路上抓来的。林姑娘可稀罕了,当宝贝似的,动不动就给涨工钱,如今月钱都赶得上府里的夫人了。”

贾敏被惜春的话逗笑,对惜春和迎春比了个手势,示意她们先不出现。迎春明白了贾敏的用意,给贾敏机会去试探顾小东。迎春便和惜春掩在了医馆的视线之外。

贾敏扮作路人,带着仆从,径直来到医馆的柜台处。

“这位夫人,您是拿脉,还是抓药?”顾小东也看到医馆来了一位衣着不凡的妇人。

“我来抓些药。”贾敏道。虽然她外嫁十几年,但口音乡音未改,依旧是京都的口音,也让听着以为她就是京都哪家高门的太太。

“那您就来对地方了,我们医馆,什么药都有。”顾小东依旧殷勤的招呼着。此时,他心中已经有了一些疑惑。照说来拿药的,应该这时候会递上药房。这位妇人并未递上药房,反而四下打量着,像是来打探医馆情况的。但是,他并未把心中所想挂在面上,只当是平时遇到的拿药的顾客。

“那就包一斤生地黄吧。”贾敏笑道。当初黛玉去京都,给家里留下过一张药膳,里面有个方子就是用生地黄煮绿豆,用于去火解暑,正好贾敏记得。

“得嘞。馆里正好有您要的。生地黄可是消暑可是上品。”顾小东道。他心中再一次验证了自己的想法。拜黛玉所赐,他对药材也有了一些了解。生地黄确实是消暑的良品,还物美价廉。只是,现在夏天都过去了呀,哪需要这么大的量消暑。况且,生地黄是新鲜采集的,未经过任何炮制,保存不了多久。若不是医馆,就是大户人家一个冬天也用不了这么多生地黄啊。但是,他还是命医馆的杂役去库房替这位夫人去取。他的少东家,现在已经是绛珠县主的林姑娘,对穷人可是不遗余力的施舍,替给挣银子维持医馆运营也是很重要的。因此,他很认真地对待这位衣着华丽的夫人的要求。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