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戏水(1 / 3)

加入书签

一连出海的几天都是好天气,少风,几家都兴致很高,有盼头,就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

前些日子海上不太平,刮风落雨,天上掉下来水,底下的水翻涌上去,吃了不少渔船。在造船业还没有很发达的时代,小渔船遇到恶劣的天气,九死一生。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沿海的渔家大多会看点天气,云啊,温度啊,都是活命的本事儿。

季挽林到来的几天里,四家捕了原来一两周的量,留下几条鱼,大多都拿去鱼市卖掉了,托了锦鲤的福,他们一时竟成了鱼市的常客。

鱼市的商人正拾到着开摊的用具,抬眼的余光里,又看到那几家提着满当当的鱼篓走来,暗暗称奇。

商人甲正了正自己头上的网帽,蹲着在摆放用具,一边跟隔壁老伙计搭上话:“又是这几个家伙儿?海里发财了不成?”

想起海上惊涛拍浪的场景,隔壁那个老伙计忍不住颤了一下身子,狠狠的摇摇头说道:“嘿,话虽这么说,岸上的日子过的再不痛快,有几个敢去海上走一走的?那大风大浪的可不是闹着玩儿的。”

接手了好几次鱼货的商贩子默默插话进来:“你还真别说,他们这条船的货就是好,那鱼,啧,都沉甸甸的,生龙活虎的。”边说着,边抓了条鱼出来。

不光是商贩子惊讶,一网一网的鱼也吸引了不少渔民惊诧的目光,但在这个民风淳朴的小渔村,大家送上的都是祝福,希望自己也接好运。

是的吧,接好运。

古来中外,大家都是一样的,沾沾喜气,接接好运。

朴实无华的诉求。

再者,靠海吃饭的渔民本事撑破了天,也只是会看看大云彩,分析分析今日出海海风如何,并不能真的把大海看透,研究大海的课题,一直要交到现代科技的手里。

“川谷何洿?东流不溢,孰知其故?”(1)

这是从很久很久的曾经里流传下来的疑问,一直悬而未决“天问”,那一双双似混沌又清明的眼眸中,凝视着波涛未定的大海,广阔无垠,爱也是海,恨也是海。

给予生命的是海,夺走生命的也是那一抹蓝。

究竟是什么在支配这这一切,海底涌动着的,那股惊人的力量是从哪里来的?

迷茫着,在海上摇晃着,找不到答案。

于是,莫测其深,莫究其广(2)。潮音汹汹,涛声隆隆,谁家渔民又得新子。

季家的海草房里,小院子上搭着线,细细的很有劲儿,许是渔线,线上挂着鱼,曝晒成鱼干。

奶奶一大早就忙活着给鱼去鳞,刨肚挖鳃,还洗了个盐水浴,唤着挽娘给灶上烧上火,然后,下了一点油,烧热,又把处理好的鱼放入锅中。

季挽林蹲在灶台旁,眼巴巴的看着,说是灶台,其实就是个土堆的不明物体,中间有个洞,好把锅嵌进去。

老太太的身子已经不利索了,她躬弓着背,时不时的看一眼蹲在地上的女孩。

“先烧一会儿,再加水。”

“要炖一会吗?”

“挽娘说的对。先慢炖,等等火候,再熥干(3)。”

一字一句的,边做边说,语气像在哄小孩儿,但她神情慈祥却认真,这是奶奶在教孙女处理一道菜,更是在教导她如何生活,带着一股将要放手的意味。

季爷爷和季奶奶年事已高,今后的路更多的还是挽娘自己走,他们所能做的就是把能教的教给她,仅此而已。

连续出海的人都回家歇息了,季爷爷将整理晾晒的工作交给季奶奶,他已经很疲惫了,回屋里沉沉的睡去。

托了这几天的福,他们四家都可以好好的休息了。

在小渔船的生活实在算不上多姿多彩,天的确很蓝,像没有杂质的漂亮玻璃,水也很清,没有受到什么核废水的排放污染,但就是让人提不起劲头。

季挽林初来乍到待了一段时间,白天就在家里窝着,扫扫地,晾凉东西,晚上就帮着两个老人烧火做饭。

她不认识路,不敢出去乱逛,也怕遇见认识挽娘的人,季挽林不是真的小渔娘,她一句话也接不上。于是便整日整日的在家里发呆,没有娱乐,没有工作,除了坐着就是躺着。

季奶奶看她总是神色倦倦的,就想打发她出去走走,正思考着什么理由能让小孙女心动,“咚咚咚”的声音从门外传来。

院门被敲开,一个合适的人选提着渔具走进来。

少年走进门,看见季奶奶满含笑意的眼睛正看着他。

李常春:?

最后李常春带着季挽林出了门,在盛开的夏日随意走着。

他们爬到南边的坡上,树木植被生在在夏日,放眼望去是一片葱茏绿意,东边是海,在日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水雾蒸腾。

如果有人跟几天前还在大学宿舍的季挽林说,你过几天就要和教科书里的人物一起看海,季挽林一定会觉得对方脑子有问题。

但现在,他们确实正一起看海。

“李常春,你看海,好漂亮。”女孩儿托着头,正坐在一块平坦的岩石上,向海面瞧去。

听见她的话,少年也抬眼望去,那边此时此刻平静怡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