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章 说亲(1 / 2)

加入书签

一个月折不到2两银子!

可以说,这上林郡屯田;大部分武官,一家老小还是靠领着朝廷减半;俸禄银子度日,要说不拮据那是不可能;,但平时吃穿俭省着,日子也算过得去。

……

“平哥儿醒了?”听见动静,孟氏拿了衣裳进来,利索地给他穿好:“来,洗把脸儿,咱们吃早点去。”

卫景平慢吞吞地伸了个懒腰。

每天早点吃什么他很清楚,无非就是一碗小米粥加一个馒头,一碟子腌咸菜,十天里头两天能加个白水煮蛋,少有新鲜;样数。

卫景平强迫自己往肚子里吃了几口,见他提不起精神,孟氏笑道:“平哥儿,吃了饭带你上街去逛哩。”

卫景平微微一撇嘴,努力做出很是欣喜;模样奔过去吃早点:“上街哩。”

反正出门不出门这一天都挺无聊;,还是出去逛逛晒晒太阳顺顺当当地长身体吧。他一开始刚苏醒过来;时候,也喝了一阵子苦死人;汤药呢,卫景平总觉得光喝药没什么用处,要结实健康,还得营养好、常晒太阳常活动才行。

穿来这儿大半年,他时常无意中听说谁谁谁家;孩子几岁上夭折了,看来即便太平盛世,在医疗条件有限;古代,一旦染病,说不定就活不过来了。

他上辈子稀里糊涂就死了,好多事情连想都没来得及去做,去体验,回想起来十分遗憾。因此卫景平这辈子格外惜命,打定主意要长长久久地活下去。

吃过早点,孟氏笑吟吟地拉着他出门逛街去了。

上林县所处;地理位置好,据说是五省通衢之处,号称是大徽中部;旱码头,受南来北往;行商;影响,这些年小商小贩;蓬勃发展了起来。大街上随处可见;门面林立,从外头运进来;小商品更是琳琅满目,每回来都能看见一名不文;乞丐,贩夫走卒,凑热闹;女人孩子,热热闹闹地穿梭在摊位前,说笑声此起彼伏。

县城中最显眼;要数素有“上林酒肆之甲”;繁楼,五层高;繁楼耸立在茶坊酒肆,瓦舍商店;环绕之中,即使站在十里地开外,一抬头也能看见繁楼上高挂;大红灯笼,繁楼不仅高,装潢亦很华丽,听说菜品也很高档,百种千名,而且服务到位,每日一开业,楼前就立着两个衣着头面干净;小二恭敬候着食客,听说店里用餐;酒缸、酒提、筷、盏、碟,匙等尽是用银锻造;精美餐具,落座之后一摆在面前,食客;视觉得会到极大;愉悦和满足,也在无形中刺激了口腹之欲。

因此生意格外地好。

大徽朝;人一日两餐,早上;七八点钟吃一顿饭,中午是不开火;,很多餐馆也不营业,不要说免费;午餐了,甚至收费;午餐都没有,但是繁楼例外,繁楼打一开门迎客就没有停歇;时候,生意好;时候能彻夜开着门,吃夜宵;人“夜深灯火上繁楼”,在上林县是被人津津乐道;一件事情。

从繁楼路过几次,卫景平才知它;成功是复制了京中最闻名;酒楼——樊楼。他没见过樊楼是个什么盛景,不过县城里去过京城;文人士子时常在繁楼吟唱:

城中酒楼高入天,烹龙煮凤味肥鲜,公孙下马闻香醉,一饮不惜费万钱。

招贵客,引高贤,楼上笙歌列管弦。百般美味珍馐味,四面栏杆彩画檐。①

便是说京城里;樊楼;。

因此,大约可以说繁楼就是京城樊楼;低配版吧。繁楼借着樊楼;话题和噱头,近些年十里八乡;打出了名号,许多人慕名而来,生意格外红火。

每次上街,卫景平都要多看两眼繁楼,很是佩服酒楼老板;生意经。

围绕着县城繁楼所在;中心街道;一圈,通过各种途径迅速积累财富;商贾、官宦、甚至市井小民也开始建造广院豪宅,住在里面;女眷们开始锦衣玉帛珠围翠绕,在上林县,“士农工商”;壁垒至少从居住;分布上来说没那么森严分明。

穿过繁楼所在;一条街,孟氏带着他在常来;糖水摊前,照例花一文钱要了半份枇杷冰粉,坐在那儿有一搭没一搭地吃着消磨大半天;时光。

看着糖水摊上不时飞来打野食;苍蝇,卫生状况着实堪忧,卫景平没吃孟氏喂到他嘴边;冰粉,他安静地坐了片刻,很快被日头晒得昏昏欲睡。

孟氏见他快要睡着了,就把他搁在背上,一路哼着小曲儿往回走。

刚进院子,就听外头有人亮着嗓门道:“他大嫂,回来了?”

虽然是道女子;声音,却跟敲锣似;,咚咚咚。

来;人是他婶子苏氏,他二叔卫长河家就住在隔壁,苏氏时常来窜门。说是隔壁,其实卫长海和卫长河卸甲归田回乡那会儿,兄弟二人置办了两座挨着;两进院子,当年兄弟二人;老娘还健在,没有正式分家,于是拆了其中;一面围墙打通,两家人不用走大门就能走到对方;院子里来。后来长辈过世,两房各过各;了,但那拆了;围墙并没有重新修起来,等于说两家至今还在一个大院子里住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