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百六十八章三寸之舌(2 / 3)

加入书签

会有人嫌弃他臭。

而自己想要的,是自己亲手挣来的,

是他人无法抹去的,心心念念,是哪怕千百年后都有回响,即便在这个过程中身死,想来也是无愧无悔无遗憾的。

张仪念头通达,神色坚定,

“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

张仪收回目光落到了大厅木架上摆放着的大魏武卒制式兵甲上。

“大魏武卒,过万不敌,并非虚言。”

话锋一转,朗朗出声。

“吴将军先祖创下武卒之后,所向披靡,更是以一战破十倍于己之敌令天下咂舌,满编之时兵过五万,周遭各国莫不是噤若寒蝉,兵锋之盛更是举世罕见。”

语调渐渐拔高,

余光落下吴春秋也是面露缅怀之色,

同样也难免对这文士的映像也好上许多。

“可终归是过去了。”

语末带着一丝唏嘘。

吴春秋并未恼怒,也未反驳,

而是浅饮了一口茶水静静等候着下文。

“想来北伐之时,吴将军已经见过骑兵之利。”

“那天下第一甲的凉州铁骑。”

“奔涌如云,迅捷如风。”

“那连人带马身披重甲的铁骑更是如同传闻中凶兽一般,马蹄踏下,声如惊雷,在战阵之中横行无忌,肆意穿凿,所谓骑兵之利想来在魏地没有人比将军了解得更加深刻。”

张仪在场中不断度步,

最后停在吴春秋身前半步之外,

“将军,如今的世道变了。”

“已经不是重甲步卒横行天下之时了,骑兵也不是长途奔袭之后还要下马备战的兵种了,这天下大势在变,我魏国也该变了。”

“如今大世之争,单单那五万大魏武卒,”

“已经不足够成为桌上的筹码,”

“想来将军也不愿意,”

“我大魏连入局的资格都没有吧?”

张仪目光灼灼的看向吴春秋缓缓出声。

“入局的资格?”

吴春秋重复着张仪的话语喃喃道。

“若是押运的驽马,劣马还好说。”

“可……”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便是寻常战马其间耗费也是颇为可观,我大魏并无牧场之利,又无驰聘之所,如何能够供养得起南征北战之需?”

“我魏境,没有大规模养马之地,只得顷国之力培养步卒,这也是魏武卒甲天下的缘由,也是国之根本,若是没有确切的缘由,又如何能够轻易改变?”

吴春秋询问出声,可眼底的光芒确是越发的明亮,既然眼前这人能提出此番言论,想来也是有解决之法。

“将军目光不妨放得长远一些,何必拘泥于区区一国之地?”

“要知道……”

张仪顿了顿,

“我大魏没有,可他齐国却有的。”

这才悠悠道。

“南阳三郡之地,皆是水草肥美,”

“为何不能成为我大魏牧马之地?”

张仪指向齐国的方向高呼出声。

吴春秋再度看去,

那中年文士大袖翻飞,腰杆挺得笔直,言语之间流露出一股子莫名的气势,汹涌而来,竟是还要盖下了自己这一身杀伐之气。

“还请先生教我。”

吴春秋神色郑重起来,言语之间也没有了先前的那股子高高在上的气势,求人,自然得有求人的姿态。

“解盟,求地!”

“待我大魏兵强马壮之日!”

“何愁不能能横扫天下?”

张仪挥袖朗声道。

“如今乾国如旭日东升,若是解盟……”

“何况孟夫子入朝一事想来先生也是知道的,这是国君的意思,也是衮衮诸公商谈过后订下的国策。”

吴春秋倒并未被一番言语而冲昏头脑,

眼下反而越发冷静下来,

“先生方才言语有些越界了……”

“已经称得上是大逆不道之言!”

吴春秋的语调渐渐冷了下来,门后那侯着的高大的门客闻声拇指已经抵住了腰间的长剑,轻轻推剑出鞘几寸,对上后者的神色又默默地按回了剑鞘,整个过程无声无息,那言语荤腥不忌的文人已经在生死边缘游走一次,可看那模样还不知晓,又或者说从未在意。

“哦?”

“越界吗?”

张仪好似后知后觉出声道。

“那么……”

“敢问将军,两国交好,缘在何处?”

张仪毫不在意将自己的后背对着那高大门客,面向吴春秋朗声道。

“两国交好自然是是世代情谊。”

吴春秋眼眸低垂道。

“哦?”

“世代情谊?”

张仪毫不掩盖的嗤笑出声,

一副毫无城府只有胸中墨水的狂士模样。

“敢问将军自己信吗?”

张仪质问出声。

吴春秋默然不语。

“想来将军自己也是不信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