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酸菜鱼鱼鱼鱼鱼啊(1 / 2)

加入书签

第一章鱼鱼鱼鱼鱼啊

在这个迎接港澳回归,华夏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年代里,这个远离城市的小镇也有了城市分配来的大学生、参与各种建设与保护工作的外来人。

多种生活的差异交织的变化,让这里的年轻人既充满热情,又想到山的那边去,让那时的人们一面拥有积极又憧憬的方向,一面又拥有最亲近的邻里关系。

小镇的传统观念与先进思想在这里不断交融、冲突,又逐渐互相影响,形成特有的尚处于微妙平衡的小镇当代。

无论这些变化多么暗流涌动,这还影响不到这里的天真的小孩,孟多多就是在这里长大的。

多多刚出生的时候,就把家里上上下下折腾个没完,还没到时间就急急踢妈妈的肚子,非要在将明未明的时分,闹的家里人赶紧把妈妈送到县里的医院。

又翻来覆去的不肯出来,医生只好在中午时分把多多娃剖了出来。

只有手臂长度的小猴子样,皱哒哒的样子却嚎的格外的厉害,早产的瘦弱样子,可把爸爸心疼坏了,多多在父母的疼惜中出生了。

出生以为备受宠爱的多多,实际不同寻常的脾气早早就遭到了父母的嫌弃,加上年轻父母生涩的不知轻重的带娃手法,在他们眼里多多就是那不省心的样儿。

从小多多在吃食上尤为折腾,小小一个还挑食的紧,不爱纯牛奶,不喜鸡蛋,吃点饭,总是要追着满楼道的跑才行。

多数时候,爸爸只好拿出威严,逼着眼前这个包着满满泪水的小娃娃吃鸡蛋、牛奶。

吃是吃了点,只是这样的强迫并没有改善挑食的毛病,多多在不会表达时,只能用行动表明自己讨厌这些食物。

后来长大的多多才理解那时的小孩,格外敏感的味觉让她对一些蔬菜的生味,牛奶鸡蛋的腥味格外敏感。

粗手粗脚的父母那时候不能理解,这下还叫丑狗儿的小孩因为挑食有了正式的名字孟多多,父母都简单的希望她多多吃点。

小镇既封闭又开放,依山傍水,空气舒畅,这里长大的小孩既有一种天然亲近自然的大胆,也有着面对陌生世界的畏缩。

小镇既矛盾又神秘的气质,造就了多多的童年既自由散漫又充满强迫,导致她外表极具欺骗性。

长辈们都认为她乖巧听话,实际的她内心总是跃跃欲试,总是充满幻想与冒险。

多多的爸爸在尝试牛奶、鸡蛋、牛肉、羊肉等各类营养吃食,发现都完全不受多多青睐。

终于一天发现了多多的最爱,从她第一次吃鱼的样子与积极性,父母就发现了,多多最爱的就是鱼肉。

那时黑葡萄般的眼睛都亮了起来,小嘴不停的咀嚼着,一边还滑落亮晶晶的口水,两只萝卜似的小手一直挥舞着,整个小身体都开始向着饭碗倾斜。

其中鱼头的部位比较复杂,总是能让多多安静下来,细细品尝不同部位带来的不同食感。

再大一点,她更爱自己动手摆弄鱼头的沉浸式过程,自此从小到大多多被鱼卡喉咙多次,她也对鱼钟爱无比。

鱼从此成为了家庭每周必吃,哈,果然她还是父母的心头宝。

说到鱼,就不得不说她最爱的酸菜鱼了,那集合了川菜中泡菜,传统的爽辣复合口感。

又带点特色的家里泡菜坛子特有的发酵酸味,是家中酸菜鱼最惊艳之处,陪伴她走过成长的年轮。

其制作过程如同一场交响乐一般,红薯粉裹上处理过的鱼片搅和的节奏。

哒哒哒案板上各类泡酸菜、姜、辣椒以及各类配菜的形态修正。

尤其是热锅烧油加入酸菜的那一声声治愈的爽快的声音与锅铲的碰撞,加水咕嘟咕嘟的熬煮的旋律。

最后撒上的当日新鲜的芹菜的冷热的相遇,一抹清新的绿色摇曳在菜肴之上,是演奏结束声色交融的闭幕,形成了特有的,关于每一次回家就知道还是那酸菜鱼在做的期待。

当然味觉才是打开记忆最深切的那把锁,清脆酸爽的酸菜,嫩滑的鱼片,加上香浓辣爽的鱼汤,每一次的整理鱼刺都是慢条斯理享受酸菜鱼的过程。

鱼片下口是滑滑的,那是外面包裹的晶莹的红薯粉,再咬下是略带的颗粒感,带着微微的酸辣汤的刺激感。

鱼皮的胶质感又给鱼增加了一层口感,真是永远也吃不腻的鱼啊。

配菜中最绝的就是龙口粉丝啦,不同的品牌的就像开盲盒一样,偶尔是脆弹碎碎的粉质,偶尔是吸饱汤汁的黏糯,偶尔是劲道弹糯的口感。

虽然总有正宗的争议和偏好的差异,但粉丝总是能吸收汤汁精华的存在,总是酸菜鱼里的点睛之笔。

这样的酸菜鱼一年又一年的总在任何时候安慰和满足着多多的身心,是家的味道,也是一种后来走到哪里都存在在多多身上的印记。

稍微长到能跑能跳的年纪,多多就和镇上的小伙伴开始在镇上的各处穿梭。

“多多娃啊,又去河边玩啦。”“孟多多,你家里喊你吃饭了!”

每次贪玩流连在草坪的蚂蚁搬家、假山各处的躲猫猫活动、小河边各色各形的大小石头的探索中时,看着多多长大的小镇乡亲们总是能发现多多,或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