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第 38 章 青玉狮子香炉(2 / 2)
笑了笑,“妈,这个现在不重要。”
其实算起来,当时中美刚刚建立外交关系,特殊十年刚结束没几年,中国还在忙着安定民心,根本来不及搞经济搞生产。当年那位当地领导也算很有魄力,早早便想到招商引资,头脑灵活得很。可惜,计划赶不上变化——
娜塔莎忽然觉得,可能……也不是全都因为祖父的原因。
格林伍德庄园里有祖母的大幅画像,和许多许多照片,光是她个人的相册就有好几本,看得出来祖母十分爱俏。祖母年轻的时候是个活泼的大美人,年长后也是个活泼的老太太。她还写了自传,白话文,文笔很好,娜塔莎花了几个小时看了个大概。
祖父母的相遇、相恋可以说十分传奇,能拍好几部电影。祖父是个投机商这点没跑,要说什么生意最好发财,当然是战争财,他将美国的军火和粮食运到中国,将中国的矿产和金属运到美国,农产品包括茶叶和桐油、猪鬃等等。矿产和金属不用说了,重要战略物资;美国人不太爱喝茶是相对咖啡来说的,实际每年销售的茶叶也相当可观;桐油嘛,娜塔莎认为是用来保养舰船和火炮坦克的,桐油具有防水防锈的作用,还可以用来生产印刷油墨;至于猪鬃,她还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查了一些资料才知道,猪鬃主要用来制造清理加农炮炮膛中的火药残留的鬃刷,并且至今仍然没有第二种材料能够取代猪鬃。
很意外呢。
他俩的故事起源于北京故宫。当时东北沦陷敌手,政府决定南迁,也没忘了北京各处(故宫、颐和园等地)保存的几百万件文物和典籍、孤本,下令要求搬迁重要文物。光是故宫一处便用了半年时间挑选、打包,据说,前后大概两年时间,一共有1万9千多只木箱从北京运出,先是南迁至上海,又至南京,之后又再次西迁至重庆、四川;二战结束后,又从重庆运回南京。
这段艰辛的搬迁之旅前后延续十几年,途中是否有失散不好说,官方纪录里是没有丢失的。1949年之后,这1万9千多箱堪称“国宝级”的文物中有2900多箱运去了台北,台北建造了“故宫博物馆”以收藏这些珍贵文物,其中就有著名的翠玉白菜和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日籍华裔推理作家陈舜臣1969年写了一篇《青玉狮子香炉》,便以故宫文物大搬迁为时代背景。
祖母时年22岁,作为场外专家被邀请到故宫,参与纸质文物打包的顾问工作,在此期间结识了托马斯·格林伍德。祖母姓李,闺名宛真,留学英国时自己取了洋名艾丽莎。李家诗书传家,书香门第,此前数代为官,但不算大官,属于乡绅世族。李宛真的父亲科举入仕,最风光的时候官拜内阁。
清朝亡了之后,李家也没有倒,仍然是家乡豪族,田庄若干,土地连绵,门生无数,姻亲众多,日子一样过的不错,子女都能出洋留学。
托马斯当时在北京——上海两地跑,结识李宛真之后,不知怎么想起来倒腾文物,此处祖母讲述的十分含糊,只提及战火蔓延到上海后,她把李氏祖宅收藏的上万本书籍、孤本、善本、文件等全都运去广州。不到一年,敌军打到李氏原籍,占地几十亩的李家大院有一半毁于炮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