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百六十八章:陶罐(1 / 2)

加入书签

元符元年十一月初中旬,汴梁城普降大雪。

千里江山,白雪茫茫,寒气逼人。万树着银,翠玉相映。银装素裹,分外妖娆。有一个身披裘衣的佳公子,在梁园外,似乎在等着谁。大雪天,谁会出门呢?只不过没有谁能料到,还没到中午时分,风雪就停了,云雾散开了呢?甚至冬日的太阳都出来了,不仅没点暖和,还显得格外寒冷了。

汴河上,已经封冻了。

毕竟北宋这时候出于一个小冰河时期,气温要比后世低了好几度。特别是冬天,能冷死人的那种。

而汴梁城中,一种叫蜂窝煤的东西,已经悄然流行了起来。这些个蜂窝煤,配合蜂窝炉、火钳使用,不仅能煮饭,还能取暖。最关键的是,一个蜂窝煤才一文钱!一开始发现这个秘密的,不是城中百姓,而是那些开酒楼茶肆的。因为这些掌柜的发现,蜂窝煤虽然难以点着,可一点着了之后,只要保持着火星,就能燃烧很久。用来温酒、煮水泡茶,再适合不过。

于是,这个秘密不胫而走,城中百姓好像一夜之间,都用上了这种蜂窝煤。

而据出售蜂窝煤的,不透露具体姓名的管事说,单单是卖出的蜂窝炉,都赚了好几万贯钱。毕竟一个上好的蜂窝炉,打制不易,一个要卖出一百文钱,附送一个火钳。汴梁城中有四十万户人家,大半都买了这等省钱的炉子,这个冬天几乎都没冻死人了。

可偏偏有人放着暖烘烘的炉火不烤,居然还跑到城外梁园旁,也不知道等谁。

“这梁园雪霁,果然名不虚传啊!”

佳公子叹了一声,“汴京八景,我也只是看了几个景色而已……”

“小官人,这梁园是啥来头?怎地一个人影都没……”一旁的马车夫搓着手问道,“这天还真的贼冷……”听了他这话,一旁的马都打了个响鼻,好像在呼应一样。

“这梁园是西汉初年汉文帝封其子刘武于睢阳,梁孝王在都城睢阳东侧平台修筑亭苑,名曰梁园。其中殿廊亭楼参差错落,珍禽怪石数不胜数,书有记载:梁园‘作耀华之宫,筑菟园,园中有百灵山,山有肤寸石,落猿岩,起龙囿,又有雁池,池间有鹤州,凫渚。其诸宫观相连,绵延数十里。奇果异树,瑰禽怪兽毕备’,真乃一处盛景。后经战乱,辗转到后周时才重修了一遍。可惜修得不行,也就整出个园子,至于其中亭台楼阁,全都化为朽木了。”张正书把系统给的答案念了一遍,也是有点感慨,这真的是沧海桑田啊!

“那小官人在此,要等候谁?”

马车夫也是个多舌之人,忍不住问道。

这佳公子自然是张正书了,只见他白了马车夫一眼,淡淡地说道:“在等想见之人。”

“……”

马车夫识相的没有再问,直到他看到一辆马车在雪地里,慢慢地走了过来。

“你驾着马车,到两里外的官道等我。”张正书淡淡地说道,“不管发生什么事,你都不要过来。对了,车上那些个陶罐,都拿下来吧。”

马车夫不敢过问这些陶罐有什么用,满满当当的塞了一个马车。连带张正书都不敢坐这个马车,还要这马车夫先到梁园,他随后才到。马车夫也不是傻子,当然知道这些陶罐有点危险。可他不知道,这可以称得上是改变天下格局的杀人利器!

要是这马车夫知道这些陶罐是杀人利器,说什么都不会装载的,甚至也不敢驾车了。

可惜,张正书就是这么坑他,反正大雪天不会有火星。不过张正书也不算太无情,起码用稻草把这些陶罐包起来了——这年头想找个保护不受震荡的东西挺难的。

不得不防啊,这黑、火药实在是太不稳定了,剧烈撞击、火星都能将其引燃。而且张正书为了追求威力,在陶罐里装了不少碎铁片。一旦爆炸开来,那绝对是山崩地裂,杀死个人绝对不是问题。就算杀不死,一旦碎铁片扎入人体,就算取出,也会引起严重的炎症,接着会患上败血症,最后死亡。当然,张正书不会怕,因为他有高度酒精能消毒。可谁脑袋有洞,没事会想着被这黑、火药炸一炸?

可以想象得到,一旦辽国使团被这黑、火药炸了,不需要当场毙命,甚至只需要割开几个口子,都足够拖延时间了。

说实话,黑、火药的威力并不大,哪怕装的量再多,也难以炸死个人。真正的杀伤力,是混在黑、火药中的铁片!这个道理,就连化学不太过关的张正书都知道,根本不用求助于系统。

马车夫好奇地看着驶来的这辆马车,发现是一辆寻常的两轮马车,好像没啥新奇的。

这时候,马车上跳下两个人,马车夫认得,其中一人是从张家出来的周铭。

“小官人到底在鼓搞些啥?”

马车夫还没来得及多想,周铭和那人就帮忙把四轮马车上的陶罐全都搬下来了。而后,他们迫不及待地催着马车夫离开,马车夫心中疑惑,但也只能慢慢地驾车离开了。

待得马车夫走远,张正书才说道:“周铭,介绍一下这位壮士……”

“小官人,这是曹锟,河北义士。这是‘大桶张家’小官人,为人仗义疏财,颇讲义气!”周铭代为介绍道。

张正书还没来得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