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两百三十五章:彼之英雄,我之敌寇(1 / 2)

加入书签

香水对于女人来说,几乎无法抵挡。

那么,通过香水来实现斩首计划,似乎也有施展的空间了。要知道,现在西夏国的真正统治者是梁太后,而西夏的外戚梁氏家族,已经专权西夏三十余年了。张正书心念一动,用系统调出正史,知道这梁太后将会死于明年,也就是元符二年。具体死因是这女人昏了头,在输掉平夏城第二次战役后,还敢对辽国使者出言不逊。辽国契丹人岂是易与之辈?当即使动潜伏在西夏皇宫的棋子,毒杀了梁太后。

“看来,香水只能迷惑梁太后心智,而不能掺杂毒药了……”张正书也是可惜,因为这个梁太后简直是宋朝派去的卧底,她执掌大权的这十几年来,任用外戚、穷兵黩武,西夏原本蒸蒸日上的国力开始凋敝,邦国将危。平夏城之战就是很好的证明,西夏人都吃不饱肚子了,还要打仗,可见这个梁太后是志大才疏之辈。

“如果梁太后活多几年,大宋岂不是能攻下西夏了?”

张正书做了这个假设,但又觉得不可能。西夏、辽国和大宋,就好像三国时的魏蜀吴一样,辽国用西夏牵扯着大宋,大宋想夺取河套之地等养马地、耕种地,然后再向辽国夺回燕云十六州。而西夏呢,也贪图大宋的富庶,甘做辽国的先锋营。三国之间,尔虞我诈,勾心斗角,表面上却只体现在大宋和西夏的连年战争。云谲波诡的形势,也让身处在汴梁城的百姓十分好奇,不然也不会这么热衷于小报的“小道消息”了。这都是因为宋朝境内封锁了边事,不给国内百姓知道的缘故——因为害怕又打败仗啊!

“那能不能阻止辽国使者行凶?”

张正书这个念头一兴起来,他就觉得有些不可能。梁太后的死,和西夏皇帝李乾顺绝对脱不了干系,连皇帝都和辽国勾结在了一起,那么梁太后想不死都难了。甚至,张正书还怀疑是西夏皇帝李乾顺故意鼓动平夏城第二次战役的,目的不是为了打赢,而是为了消耗忠于梁太后的军队,最后他能亲自掌权。

历史上,这种为了掌权而不顾国家利益的大有人在,比如隋炀帝杨广,为了消灭门阀势力,三征高句丽,最终隋亡了。杨广也是无奈啊,虽然他是皇帝,但是政令出了皇宫,出了两京以外,就基本没用了。整个中原,可以说都是门阀世家的天下。换做是谁,都要睡不着觉的。所以杨广三征高句丽而故意失败,为的就是消耗北方人口,然后把南方人口北迁,来抵消门阀世家对朝政的影响。可惜杨广忘记了一件事。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换句话说,就是不作不死。

再看看西夏,虽然在梁太后的把持朝政下,是穷兵黩武了一点,但这又何尝不是大宋给的压力太大了?赵煦自掌权以来,屡次进攻西夏,西夏这是不得不进行“穷兵黩武”。从这个层面上说,梁太后做得没错。然而,李乾顺更是出色,他看出了大宋联金灭辽的政策的失误,先联辽侵宋,夺大片土地;又在辽天祚帝向西夏求救时断然拒绝,联合金朝灭辽、宋,趁机取河西千余里之地。可以说是极其出色的皇帝了,张正书有时候想,为什么宋朝就是出不了这种皇帝呢?

“不应该让李乾顺掌权!”

张正书心中突然冒出了这个念头,让他自己都吓了一跳。

“轩奴,你怎么了?”

张根富发现张正书突然打了个寒颤,不禁有点奇怪地问道。

“没……没什么……”

张正书有点慌乱地说道,然后理了理顺思路,才说道:“我先去沐浴了……”

心不在焉的张正书,回到了自己的小院中。来财早就准备好了热水,就等着张正书了。

把身体泡进浴桶的张正书,觉得自己应当利用穿越者先知先觉的优势,让西夏陷入内乱才是。不然的话,等到女真崛起——现在已经开始崛起了,辽国覆灭后,西夏就会显露出狼子野心来。这是张正书不愿意看到的,因为“我之英雄,彼之敌寇,我之敌寇,彼之英雄”。只有死去的李乾顺才是最好的李乾顺啊!

“怎么把这个消息传给梁太后呢?”

张正书已经脑补出了李乾顺为了亲掌大权,已经布局几载,处心积虑,就为了除去外戚梁氏。甚至于,不惜赔上几十万兵马,也要打掉梁氏的脊梁。这种阴沉的心计,若非张正书是穿越者,估计没有人敢这么想。

“好计谋啊,一战把忠于梁氏的外戚集团给打掉了。就算不能打掉,也能打击梁太后的威信,剪灭梁太后身边的忠臣之士。然后再和辽国暗通曲款,最后诱导梁太后激怒辽国使者,然后再炮制辽国使者使用毒酒计的假象,然后把矛盾顺利转向辽国……妙计,真的太妙了……”

想通这一个节点的张正书不禁要抚掌赞叹,换做是他,百分百是想不出这个这个计谋的。

更何况,现在的李乾顺才十五岁!若是在几年前布局的,那年岁只会更小。

想到这,张正书不禁打了个寒颤。

“这就是人心吗,太可怕了……”张正书心中有点不舒服,为了掌控大权,居然设计害死自己的母亲,还顺带把母系的外戚全都斩尽杀绝。这样的帝王,腹黑冷血,却又是极度可怕!这样的对手,怪不得能看得出大宋决策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