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第25章(2 / 3)
定是十分亲密的。
————
因为还要带着弘晖一同前去,李清晞一行人收拾了三四天,才把行李都整理好。
李清晞的行李和伺候她的丫鬟坐了三辆马车,李清晞带着弘晖和吴嬷嬷坐了一辆马车,弘晖的行李和伺候他的奶嬷嬷小丫鬟也坐了三辆马车,加上府医薛平的两辆马车,一行人将近十辆马车,便在天光大亮的时候出了府门,再加上前后保护的护卫,浩浩荡荡的朝城外驶去。
对于能够和李清晞坐在同一辆马车上,弘晖显得很高兴。上了马车便紧紧粘着李清晞不放,吴嬷嬷本想把弘晖抱过来,自己带着他,不让他一直去缠着李清晞。
只是李清晞对她道:“不碍事的,我看着弘晖就行了。”
吴嬷嬷回道:“主子,您若是累了,就把大阿哥交给老奴。”
李清晞笑了笑,对弘晖道:“我们弘晖这么懂事,能带他出来,我高兴还来不及呢,怎么会觉得累呢?”
弘晖抿了抿嘴,笑的有些腼腆,对李清晞道:“额娘,我能打开窗户看看外面吗?”
李清晞道:“可以,现在已经出了城,我们就打开窗户,给弘晖看看外面是什么样的。”说完便微微起身,打开了靠近弘晖那一侧的窗户。
弘晖撩开帘子便好奇的朝外看去。
春色正浓,万物勃发,到处都是一片浓重的绿意。其草熏熏,其木欣欣,春山可望,白鸟矫翼,正是绿染横野六七里,杨柳争春春意浓,端的好一派春日景象。
弘晖看着外面的景色也很高兴,毕竟这还是他第一次出城,原来城外还有这么广阔的天地。
他看着外面绿油油的田地,开口问道:“额娘,外面那一大片绿色的是什么?”
李清晞瞧了瞧道:“那是农夫种下的庄稼,你平日里吃的米饭、饽饽,都是用这地里长出来的谷物做成的。”
弘晖点了点头,想了想,又道:“是不是《三字经》里说的‘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注释见作者有话说)
李清晞有些惊讶,没想到弘晖会记得《三字经》里的内容,还好她翻过一遍就记下了,不然现在还真没办法回答他。
于是李清晞对他道:“没错。你看,那些长得比较高的,就是麦,那些才刚刚冒出绿芽的,额娘也不认识了。”
弘晖不死心的问:“那地里面没有稻粱菽和黍稷吗?”
李清晞摇了摇头,对他道:“它们还没长大,额娘也认不出来到底有没有。弘晖如果想知道,等以后额娘再带你出来,好不好?”
“好吧,”弘晖虽然有些失望不能知道答案,但是依旧兴致勃勃看着外面,又开口问李清晞:“难道额娘还有不知道的事情吗?”
李清晞道:“这是自然。明年你就要去进学了,如果弘晖想要知道更多的事情,那就好好读书吧。”
弘晖听了,认真的点了点头,道:“那我以后一定好好读书,等儿子知道了,就来告诉额娘。”
李清晞听了弘晖的话,心弦也有所触动,她抱着弘晖道:“好,等你知道了,就来告诉额娘。”
一路上,吴嬷嬷看着李清晞和弘晖说说笑笑,心里也是大感安慰。以前她便觉得主子福晋待大阿哥实是有些严厉了,如今病好之后,虽然没有放松大阿哥的学业,却再没了之前的严厉。也许是主子福晋想通了吧,毕竟比起大阿哥的学业来,母子俩的感情也是轻忽不得的。
因为此行带了弘晖,还有很多人和行李一起过来,所以李清晞便没有让车夫把马车赶得太快,因而一行人来到倚山别院的时候,已经到下午了。
虽然李清晞一直陪着弘晖说话,但最后弘晖还是累的睡着了。她轻轻的把弘晖抱在怀里,小声对吴嬷嬷说:“我先带弘晖去内院休息了,剩下的人和行李你看着安排好就行了。”说完便带着弘晖直奔内院了。
一路上,看见李清晞抱着睡着的弘晖,丫鬟婆子们都放轻了脚步,闭紧了嘴巴,生怕发出一点声响,把小主子给吵醒了。
李清晞很顺利的把弘晖放到了内院寝室的床榻上,她自己则准备先沐浴更衣,用过午点后再休息。
作者有话要说: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出自《三字经》
粱,有两个解释:指粟的优良品种的总称,比如一枕黄粱。 ②指我们平常说的高粱,亦称“蜀黍”。粟,北方通称“谷子”,去皮后称“小米”,比如,沧海一粟。《三字经》里的粱,指的应该是。
菽,音同叔,是豆类的总称,比如红豆、黄豆、绿豆,都可称为菽。
黍,音同属,子实呈淡黄色,去皮后称“黄米”,比小米(就是粟啦)稍大,煮熟后有粘性。
稷,并没有特定的指代,它就代表古代的某种粮食作物,不过大多指粟或黍属。不过更多的时候,古代以稷为百谷之长,因此帝王奉祀为谷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