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至善院,明渊源(2 / 2)

加入书签

上,苏晓梦直接抛下惊世骇俗的三条建议:

一是只收女童和女教师,且女童一旦入院,与家人断绝关系。

二是延请名师,因材施教,根据年岁和兴趣教授不同知识。

三是以长带幼,每日劳动,自食其力,免得养成恶习,且成年后要为孤女院工作几年。

听她头头是道的分析,两位儒商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延请她做院长。定下月银三两,逢年过节有师礼。

不过这些钱,大部分也叫苏晓梦贴补进孤女院了。

苏晓梦改遗孤院为启明孤女院,取启智明理之意。

启女子之智,明古今之理。

绣手执干戈,文章担道义。

苏晓梦当初提的三条建议,被她很好地落实下去,现在的孤女院,已然焕然一新。

演武场后是一个小山包,绕过去能看到三排屋舍,都极方正。

方景一眼看过去,倒是有些眼熟,“不像惠州这边的房子,倒同北地似的。”

不似园林般精巧绝伦,移步换景,孤女院房屋极精简,更像是北方四四方方的村落似的。

为何如此,自然是两个字——省钱。孤女院人数增加后,扩建了一次,省去各种装饰,只以实用为主。

后排房前拉着晾衣绳,看来是住人的。前排约摸是女童们上课的地方,房前有桌子可供休息读书,柳树下还有用于报时的铜钟。

中间一排据苏晓梦说,是杂物间、教师休息室、排练室等等。

眼下孩子们都没在上课,有些很自觉地在读书,还有在洗衣,或带着妹妹玩儿的。

“我朝有很多男女都收的慈幼局,也有很多只收孤男不收孤女的遗孤院。只收孤女的,却只有这里而已。

觉得我极端吗?”

苏晓梦拨了拨自己的木簪,向参观的众人问道。

一路听下来,众人心里雪亮。

林千星正在前面拨弄砖石,闻言心直口快道,“这算什么道理?他们溺死女婴的不极端,你倒极端了?”

文辞握住她的手,坚定支持她:“被溺死、遗弃的孩子中,本就女童远远多于男童。一同在遗孤院抚养,乳母又偏爱男童。你提议得很对,虽然会惹那些老古板不高兴,但他们又不出钱,管他们指指点点干什么?”

只听说过不要女童,第一次听说不要男童,这不得把那些卫道夫们气死了?

苏姐姐说得轻巧,想必没少遭他们非议。

方景抱刀在怀,见到孤女院这般朝气蓬勃,井井有条的景象,赞道:“你把她们养得很好。”

是真的很好。

不是锦衣玉食的好,而是开朗活泼的好。

那些女孩儿们,虽被遗弃,却并不自苦,眼中都有着璀璨神采。

小寒看着这些跟她相差无几的姊妹们,躲在文辞身后,眼中有着好奇。

她之前听说过遗孤院,据说里面的孩子虽能活下来,但特别不自由,大点儿的孩子还会欺负小孩子。比如吃饭穿衣,定然是他们用更好的。

这个孤女院,倒是和她想象中的特别不一样。

田嘉是这里面对孤女院了解第二多的了,在旁夸赞道:“知州去岁亲临,还对苏院长赞誉有加,说她赏罚分明,管孤女院像治军。”

看他神色,显然对苏晓梦拜服得不行。

苏晓梦谦逊道:“也多蒙田将军指点过一些治军方略。”

田嘉连连摆手,“不不不,苏院长居然连兵书都读得很通!我谈不上什么指点。”

文辞看他两人互相夸来夸去,总结道:“这显然是,晓梦难为姊,谦之难为弟!”

众人皆笑。

孤女院管束严格,每天日出先练武一小时,接着打扫卫生。钟声一响就去吃饭上学,日落敲钟而息,不得乱跑。

这期间,大家都需列队齐整。

严格管束,就需要更多的老师。苏晓梦结交各路才女,介绍了好些女教师过来。

因着院里开出二两银子一月的教师薪水,也有些识字的女子农闲时主动来教书。

文章老师、武术老师、生活老师……虽然黄、孙夫妇已经拨款好多次,请教师、扩场地还是花了不少银子。

为了开源,苏晓梦这才想出年终会、园艺会的法子。

年终会是每年末进行汇报演出,主要是向老板和官府汇报成果。贴出告示,向善心人士们汇报钱款去向。

这时往往可以收到明年的善款。

平日里,苏晓梦还组建了一支女子鼓乐队,每逢红白喜事、商铺开业之类的,都去帮人家吹奏。主人家也会酌情给些银子。

或遇捐过款的仁人志士办活动,孤女院是不收钱的。

这次的园艺会,则是义演筹善款,定为每夏一次。

苏晓梦安排了五花八门的表演,可以说,十文钱完全是值得回票价的。

孤女院也会在院内卖些冰饮小食、织物绣品创收,当然大头还是善款。

去年,就有富商为得苏晓梦题词的扇面,豪掷千金。

不知今年的园艺会,又是何景象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