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6 章(1 / 2)
褚归手掌的擦伤在一周后痊愈,表层的结痂脱落(),
(),
长栓不放心地摸了摸,确认褚归是真好了,欢呼一声,高兴得无以复加。
“褚医生。”田勇在家废寝忘食地背穴位图,他以前学过,但距离褚归要求的熟练度有一定差距,好不容易赶在约定的头一天记牢了,激动地带着礼物来了困山村。
“长栓你现在好些了吗?”田勇认出了长栓,他听褚归说了长栓一家的事,因此并不惊讶,
“我好多了。”长栓的面色比田勇上次见他时红润了许多,青紫的嘴唇有了淡淡的血色,脸颊长了肉,大得突兀的眼睛变得和谐,瞧着判若两人。
说完长栓背着包寻贺聪去了,褚归领着田勇到堂屋坐,田勇把背篓里的礼物放到桌上,褚归没有拒绝。
田勇带了鸡鸭各一只,并一刀五花肉,麻饼、冰糖两封,以他在卫生所的工资,算是很诚心了。另外多了他一个人不方便,褚归也不会收。
如此不轻不重的,刚刚好。
既非正经拜师,无需走敬茶的流程,褚归本想把备用的针灸包给田勇,谁料田勇说他自己带了。
针灸用的针不似普通绣花针,为了防止生锈,绝大多数为银制,有条件的则用金针,褚归收到的第一套针具便是传承自褚正清的金针,他上辈子家破人亡,金针被人抢走,重生后他立马藏了起来,换成了低调的银针。
银针价格不菲,田勇动了家底,托关系弄了一套,没褚归那套齐全,但足够他使的了。
“对了褚医生,我们的巡诊上报纸了!”田勇想起另一件事,他从荷包里摸出三份叠了数叠的报纸,窸窸窣窣地展开递给褚归。
三份报纸一份是漳怀本地的报纸,一份是双城报社的日报,而第三份则来自京市。
报道在三份报纸上占的版面由大到小,准确来讲漳怀本地的不能称之为报纸,而是宣传的文稿,专门用了整页的篇幅详写巡诊,对于初始巡诊小组——褚归三人的着墨也最多。
双城的报面上,巡诊报道缩小到了半幅,位置倒是在最前面,褚归三人成了简短的几句话。
到了京市的报纸,褚归花了几秒时间在右下方的角落找到了一段文字,巴掌大,标题是双城漳怀县医院组建七人医疗小队下乡巡诊。
作为巡诊的开山人物,褚归看见了自己的名字,田勇与张川则包含在了“等人”中。
看完三篇内容,褚归稍稍有些意外,报道的文章肯定是县里投的,他们做了利民的大事,领导们当然不会“默默无闻”,褚归以为他们会把所有功劳归到上级领导有功上,没曾想竟然带上了自己。
田勇跟人打听过了,他向褚归透露,上面之所以愿意带他们,是因为郭书记出面帮褚归说了话。
郭书记是孝子,褚归替他母亲治了白内障,作为报答,他为褚归争取了应有的荣誉。况且巡诊是青山公社率先发起的,他一个公社书记,同样有功。
() 表面上是帮褚归,实际上亦是为自己筹谋。
褚归无所谓虚名,是以对郭书记的行为感谢有,但不多。
此时褚归注意到京市报纸的发行日期是三天前,褚正清习惯每日读报纸,家里肯定看到了。褚归眼前浮现出安书兰拿着报纸夸他的模样,心底的思念顷刻间如云海翻涌,难以抑制。
时间倒退三日,隆冬的京市寒风刺骨,戴着大棉帽的邮差将当日的报纸送到回春堂。韩永康拿到后院交给褚正清,等褚正清看过了,他再看。
“今天有啥新鲜事么?”
安书兰有点老花眼,报纸上的小字跟苍蝇腿似的,瞅着忒费劲。
“我看看。”
褚正清扫过标题,正要像往常一样把有趣的念给老妻听,视线落到右下方,双城、漳怀、巡诊几个关键字立马抓住了他的眼球。
褚归在信中写过巡诊,褚正清一目十行地看完,将报纸往安书兰身前一递:“我们当归上报纸了!”
褚正清指着褚归的名字,报纸保持在安书兰能看清的距离,安书兰顺着褚正清的手一瞅:“哟,真是当归!”
安书兰把报道详细看了一遍,面上的笑容渐渐变成不解,巡诊明明是褚归的主意,他带着田勇张川两个十天巡完六个村,一路奔波劳累的,咋报纸几个字就带过了。
“拢共那么丁点大的报道,当归能占几个字不错了。”褚正清清楚其中门道,对此表示理解,他看得比安书兰更远一些,漳怀的巡诊上了报纸,兴许用不了多久,上头的指令便会下来了。
安书兰把褚归那行字看了无数遍,她把报纸一折,抻抻衣服往外走:“我给晓芳他们看看去!”
“哎,我还没看完呢。”褚正清徒劳道,今儿这报纸他是要不回来了。
在回春堂内分享了一圈,安书兰笑意盈盈地将报纸抚平,跟她的宝贝们放一块,床头柜的抽屉里,满是跟褚归有关的东西。
最底下是褚归写的第一篇以我的XX命名的作文,褚归用稚嫩的笔迹写着我的爷爷奶奶,安书兰当时看得眼泪花花的。
保留多年的纸张染上岁月的黄,安书兰叹了口气,默默在心底祷祝褚归平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