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春风过境,各生欢喜(二)(1 / 2)
“又劳夫人等我了。”郑书奇抱歉地道,“夫人怎么不进到屋里去,虽已入春,可夜风始终寒凉。”
郑夫人露出一口雪白的玉齿,毫不在意地说道:“夫君公务繁忙,处理的都是朝政大事,今夜这般晚了才回来,想是又有大事要忙。妾身不敢打扰,去厨房熬了些羹汤,想要送到书房里去,正巧夫君就出来了。”
郑书奇瞥着郑夫人身后婢女手中端着的乳白瓷盅,道:“我没有夜食的习惯,以后倘若回来晚了,夫人还是早些歇着,不用等我了。”或许是觉察到自己说话有些生硬,郑书奇又找补道:“夫人日夜为府里这些事情操劳,歇晚了,对身子不好。”
面对郑书奇略带生硬的拒绝,郑夫人没有任何不悦。她笑容不减,俏皮的眼眸里似乎闪着光,乐呵呵地道:“夫君操劳国事,比我忙过百倍,也要早点安歇才好。再说,夫君没有歇息,我又怎么能睡得安稳呢?”
郑书奇一时语塞,不知如何接话。当年,他顺着父亲的心意,娶了柳江何氏嫡女。柳江何氏族里鲜有从仕的,偶有的几位也都并非京官,乍一看来与曾权倾朝野的郑氏并不相配。可长远来看,与其结亲可以减少新皇对郑氏的忌惮,实际是有利于郑书奇仕途的。且柳江何氏虽手上无权,却也是极显贵的一族。历代何氏子孙做学问的极多,多得是名遍大川的诗豪、画者、乐家,可谓世代书香,惹人艳羡。郑氏与何氏关系历来亲近,此次联姻,也算得上是门当户对。郑书奇与夫人何氏虽不是新婚,可自成婚后,何氏就留在江南老家侍奉父亲,教养妹妹,直到父亲过世两年后,待将家里内外一切安顿好了,才带着妹妹们,风尘仆仆地上京与郑书奇团聚。加上郑书奇公务繁忙,常常晚归,故二人名义上是老夫老妻,实际相处的时间却不算多,互相了解也不算深。面对妻子此刻的柔情,饶是才情满腹的才俊,郑书奇一时也不知该如何反应。
“不知夫君不喜夜食的习惯,是我疏忽了。惠儿,你将这盅羹汤端回去吧。”何氏十分自然地吩咐身后婢女将盅碗端回厨房。
那叫惠儿的婢女正待端着瓷盅离去,却被郑书奇唤住:“这会儿也正好有些渴了,端到我书房里去吧。”
听到这话,刚刚还耷拉着脑袋的惠儿立刻精神抖擞地接连应了好几声“好”,咧开嘴笑着,快步将羹汤端了进去。
何氏脸上绚出了些红晕,轻步上前,紧挨着郑书奇,用温软吴语道:“近些日子多阴雨,湿气重,我看夫君公务缠身,总是睡不好,还偶有咳嗽,便向城东名医堂的大夫请教了养生之道,颇学了不少东西。”
郑书奇虽与妻子相处的时间不长,却是知道妻子体贴细心的,只是没想到竟细致至此。何氏入京后,对内操心着一大家子人的起居,一应事宜都打理得井井有条,对外除了管理京中生意,还仍旧打理着江南的产业。每隔一段时间,江南老家便会派人送来账簿,每次她都会一页页细细查看,对于不明的账务,必要深究。论到事务繁杂,她一点儿也不比郑书奇轻松。对于这些,郑书奇都是心知肚明,打心里敬重自己这位贤妻。他抬头看了看深沉的夜色,心底涌出了一丝愧疚。
“薏米祛湿是最好的,百合则是安神的良物,而甘草补气健脾,清喉润嗓是最宜的。这会儿我熬的便是薏米百合甘草汤,材料用的不多,以清淡为主,睡前喝是最好的。”何氏脉脉地凝视着郑书奇,眼里的柔情几乎要溢了出来,还道,“离早朝没几个时辰了,夫君喝了,早些安置吧。”
郑书奇张口正欲回应,却见一名心腹折返而回,此时正立在花园拱门之后,进也不是,退也不是。
“觅书?”郑书奇朝拱门处大声问道。
“老爷,夫人。”觅书从门后走出,朝郑书奇与何氏行了一礼,不发一言,眼神中透着欲言又止。
何氏何等聪明,见状回避道:“想来夫君还有要事要忙,我便先行回房了。”她张口还想说些什么,可又生生止住,将话咽回肚中。
“夫人有话要说?”郑书奇发觉道何氏那明显的停滞,问道。
“夫君这些日子总是晚眠,虽说事情重要,可身子也是要顾惜的。我一个妇道人家不懂什么大道理,本不该多说什么,可见夫君这样操劳,就忍不住想要多嘴几句。”
“最近事情是有些多,可过了这阵便又会稍微清闲些,夫人勿要担心。”郑书奇微笑着与何氏对视,又道,“明日我要出一趟远门,夫人自己早些歇息,不用等我了。”
“明日出门?该预备的都预备下了吗?可否要我......”突然听郑书奇说要出远门,何氏难免有些吃惊。
“都预备下了。”郑书奇微笑着极有耐心地答道。
“那便好,我就不打扰老爷谈正事了。”何氏看了眼等在一旁的觅书,应着离开了。
何氏走后,觅书赶紧向郑书奇禀告:“刚刚江南的飞鸽传书已到,说是公主她们前些日子离开,到湘地去了。”
“湘地是公主长大的地方,去那儿也是自然的,如此,我们便也要改道了。觅书,你去通知其他人,明日我们改道湘地。”
“是。”觅书答应着又道,“可咱们对湘地并不熟悉,是否需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