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0章 二胎日常【6】(2 / 5)

加入书签

然往案后一座,朝凉亭中仍巴巴等着江蕴评阅文章的学子道“后半场,孤来给诸位点评。”

"……"

众学子面面相觑,几乎是齐齐往后退了一步。

江蕴问∶“你做什么”

“点评文章呀。”

隋衡敲了敲案,鼓励众人将文章呈上,与他一起研讨文章写作之道。

学子们宛如听到天方夜谭,晴天霹雳,你看我我看你,一时没人动。

一个以武著称的太子,要与他们探讨文章,荒唐程度丝毫不输屠夫突然要跟着绣娘学绣花。

当然,众人更是畏惧这位太子的恶名。万一他们的文章不入对方眼,以对方狗脾气,直接削了他们脑袋可怎么办。

还是那位左相府的小郎君更和蔼可亲,针对他们文章提出的问题也是一针见血,又肯耐心为他们斧正,主动同他们探讨,并不仗着左相弟子身份恃才傲物。

可惜隋衡门神一般坐在亭中,学子们就是有心想请继续教江蕴,也不敢越过这位大杀神。

对方毕竟是身份尊贵的太子,手握生杀大权,得罪不起,若非意外,他们在清谈会上也是无缘得见的。场面一时陷入僵滞。

隋衡也不生气,接着问∶“那有没有写军事国策方面的文章?”

这话一出,果然有几个学子表情松动。

众所周知,隋衡这个江北太子,在写文章上虽然没有什么突出成就,但在行兵打仗方面的才能及天赋,放眼天下,都没几个人能比得上。

终于,一个学子越众而出,大胆呈上了文章,道∶“请殿下指教。”

这位学子所书文章,是关于南北互通这个大背景下,屯兵养兵方面的一些建议与意见。隋衡一行行仔细看着,那位学子则恭敬跪坐在下首,心跳如鼓地等着。

“很有想法。”

好一会儿,隋衡开了口。

那学子咽了口唾沫,越发紧张了。隋衡提笔,在文章上迅速圈了几处出来,道“其他都可圈可点,但这几

点,过于纸上谈兵了。"

“屯兵养兵固然重要,但并非所有地方,都适合以武制武。”

这话一出,不仅那学子一愣,江蕴也露出好奇色,好整以暇地听起来。

即墨清雨原本都要和几名大儒好友一道举步离开了,听到此,又都驻足下来,凝神关注这边情况。

其他学子也用眼神无声交换着心中疑问和意外。

能从一个靠武力征服四方,并一手创立了一支有血屠之称的铁骑统帅口中听到这样的观点,给人的感觉,不亚于太阳打西边出来。

隋衡道“诸位没有去过北境边寒之地,不知那里的气候之差,粮食品种之少之稀,更没有见过,那里的孩童因为没有粳米可食用,只能吃不易消化的粗谷豆类,被活活胀死的惨状。对于那些连饭都吃不饱的小国边民来说,武力镇压,只能激起更激烈的反抗。孤以武力征服沙胡不假,但仅靠武力,除非孤将沙胡人全部杀光,否则大隋和沙胡,至少要持续近十年流血不断的争斗。”

那学子忍不住问“那殿下因何取胜”

隋衡不要脸道∶“那就要你们回去之后自己想了,孤只管点评文章,可不管改文章。或者,你们得空,亲自去北边走一趟。孤想,那时你们所知所感,会比孤的个人浅见更深更好。”

那学子若有所思,取回文章,恭敬告退。

方才说话的大儒看着即墨清雨,抚须笑道“即墨兄,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都说这隋国太子恃武而骄,残暴不仁,没想到,到了你这清谈会上,能说出这样一番见解,实在稀罕。看来即墨兄这清谈会,是越办越好了。”

即墨清雨默不作声,没评价。

另一大儒则眼睛发亮地盯着另一个展袖而坐的小郎君“那位学子是谁?也是即墨兄门下弟子么,之前怎么没有见过?听我门下弟子讲,那位小弟子,在文章写作上有很多新奇不一般的见解。”

因方才有隋衡衣袖挡着,这位大儒一直没能看到江蕴的真容。如今一见,惊为天人。

这回即墨清雨不遮掩心头悦然,道“之前偶然收入门的,还没来得及与你们介绍,他性子安静,不大喜欢外人打扰,也不喜交际,咱们就别去添乱了。”

“那是自然。”

众人立刻交口称赞“如此钟灵毓秀,可是做学问的好料子,即墨兄有福气了。”

即墨清雨听得舒心,但同时又有遗憾。遗憾小弟子最正经的身份是太子,而非他的弟子,这辈子,是注定不可能专心跟着他做学问了。

但即使如此,目下灵性和成就,也遥遥领先他门下所有弟子了。

赵衍跟在后头,察觉到师父老人家可能又要朝他翻白眼,立刻默默后退一步保平安。

凉亭里,有了打头的,之后,又陆陆续续有学子递了文章上去。

学子们起初还有畏惧,后来发现隋衡点评文章虽然对文章技巧、结构、行文方式这些东西不大擅长,但一些关于军政国策的犀利见解很受专注策论的学子欢迎,渐渐的,倒真有不少学子过来这边凉亭,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