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其不意(2 / 3)
向。遇到任何事都可与柳太傅及江少卿相商,他们二人均为忠心耿耿之人,无需有任何顾虑。
一位三朝太傅,德高望重,在朝中说话很有分量;一位最年轻的大理寺少卿,为官清正廉洁。思维敏捷,办事周全,敢言直谏,可以委以重任。”
“有任何事情都可以随时来信,告知于我,我也会抽出空闲时间回复于你,帮你一起出谋划策。
只是,还有一事相求。陛下在我出征后,定要大肆宣扬臣带领五万大军从都城北上。待臣走后,也要适当减少城内士兵数量。届时,兵部尚书和江少卿定会明白臣的用意,做出恰当的安排。”
这边安顿好萧云景,立即出宫回府,准备翌日出兵北上适宜。
他本想,倘若将这一消息透露给苏盐,如若他当真是夏、川两国安插在府中的奸细,此刻定会通风报信,在他驰援北疆路上时重重设障,阻碍北援,露出马脚。
可是,究竟要不要这么做?倘若这样做,未免付出的代价也太大了些,损兵折将,延误战机。一旦北疆失守,夏、川两国长驱直入,南梁,则危矣!
无论如何,都不能这样做,其黎民百姓于不顾。想要试探他,有的是时间。待平定北疆,驱逐外敌,在慢慢陪他玩儿!
最终,陆光寒安排疾风跟随水路梯队,帮忙应对突发情况,并留意军中情况。树鸣则随他和骑兵一起走陆路北上。
他并没有按原来所定时间翌日早上出发,再安排好诸多事宜后,便传信与萧云景,趁着夜色便悄无声息地出发了。信中告知萧云景,为避免走露风声,先行带领部队趁着月色出发,掩人耳目,避免有心之人设障,阻碍北伐。
北上的日子似乎并没有他想象中顺利,在他出发第四日,还是遇上了夏、川两国的刺客。这些死士颈间均纹有夏、川两国特有的藏青色的象牙图案,想不知道身份也难。
虽说人数不多,百来十人但也耽误了赶路的时间。
同时,这也恰恰证明,南梁境内的确有两国潜伏的死士或奸细,否则,他们怎么会埋伏在此呢?还对陆路北上的路线如此清楚。
直到此路线的人屈指可数,他怀疑的人当时也并不在场,究竟是谁暴露的消息呢?
水路这边还算顺利,一路北上,几乎没有什么耽搁时间,也没有遇到任何行刺的人,再有两日便可抵达翼城,疾风来信汇报道。
如此便好。
在他出发的第二日,燕城和鹿城的四千精锐骑兵早已抵达翼城,暂时击退了夏、川的三万先锋部队,守住了翼城。剩下的七万大军在得知有五万大军来援助翼城时,便暂退到城门十里开外了。
只是,翼城的驻军伤亡惨重,可以参战的士兵不足两千。加上前来支援的四千精锐骑兵,总共也不足一万,翼城依然岌岌可危。
此时,只要夏、川两国得到真实消息,定会立马反扑过来。今日来刺杀的死士便已经说明,消息已经暴露,两国莫不是已经收到消息,准备反扑过来了。
于是,传令下去,剩下的时间日夜赶路,务必和水陆将士同时抵达,驱逐夏、川。
经过三日的星夜兼程,陆光寒带领的骑兵终于抵达翼城,与快一日抵达的水陆将士汇合。粮草、辎重同时抵达,这下解决了后顾之忧。之后,京城还会再次派人押运粮草过来。
只是,城内乌烟瘴气,尸横遍野,将士伤亡惨重。百姓流离失所,衣衫褴褛,在街上抱头鼠窜,孩童啼哭不止。
多年行军打仗的陆光寒,在这一刻却被眼前的场景润湿了眼眶。此时,牵着马绳的手,不由得攥得越发紧,脸色铁青。
他登上城楼,查看夏、川两国此时动态时,却发现一抹熟悉的身影。
江......南?他,为何在此?
正在为士兵包扎的苏盐扭头找白纱布时,无意间撞上了陆光寒迟疑的眼光。早已预料到的她,并没有多想,只是淡定地拿起身后的白纱布继续给士兵包扎。
陆光寒不明所以,扭头大步流星地离开。来到军帐中,立即叫来翼城的驻军将领严宽了解现在城中情况。
待他扭过身后,苏盐冲他做出了鬼脸。
正如他所料,在水陆军队抵达的前一日,夏、川两国展开了猛烈进攻,城门就要即将被攻破。
在问到苏盐时,严将军激动地说道:“多亏了江南这小子,若不是他及时出现,城门恐怕是,就要守不住啦!”
他十分不解,急切追问道:“严将军,你认识江南?”
严宽急忙说道:“是呀,殿下!您有所不知,这小子原本就是我们翼城人,一家三口住在郊外的宅子里。只是半年前北夏山匪进城抢掠,江父江母在连夜进城报信时,被发现后当场杀害。江南当天刚好出门上山采药不在家,这才躲过一劫。”
父母死后,这小子就进京替父母伸冤去了。没想到,在这会儿还能回来想着就大家伙儿,真是个有情有义的好小子!不愧为翼城子民!”
“最主要的是,他带来了几十枚改装后的火雷,杀伤力非常强。当时,就把夏、川两国军队打的落花流水。帮我们拖延了时间,等来了您的援兵,否则,翼城真的就要亡了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