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方伯之国(2 / 2)

加入书签

”陶夏在铁村落成那日,把族人和奴隶交给铁官管理,并把一村的管辖权交了铁官。

铁官郑重应允,得了如此肥差,老泪纵横得恨不得给陶夏跪下。

当着众人的面又做不出这样的事情,激动地握着陶夏的手半天不肯松。

陶夏好不容易把手抽出来的时候,已经被握得发白了。

做完这些事情,又到了冬天。

陶夏的积分已经有了五千分,她没有去问石影的积分数量。自从她发疯之后,两人见面都是公事公办。

去年的大雪覆盖了冬麦,灌浆期又有水渠浇灌,加之新开垦的土地在第二年正是最为肥沃的时候,平均下来一亩地的麦子和豌豆一共能收获一麻袋半,将近三百斤。

陶城人的心情都很好,今年又是个丰收年。

不论是部族公产的仓库还是城邑公产的仓库,都堆成了小山丘。

脱壳、晒干、将麦子和豌豆筛出来、捆扎麦草等等这些事情,族人们在冬天慢慢做着。

这天月休,族人们停下手中的活计,休息了一整天。

傍晚时候,有孩子在城邑的街巷中奔走相告:“今晚上城邑有活动,大家都去新修的运动场看戏。”

众人好奇:“什么是戏?”

“戏,就是把好听的故事让人演出来。”孩子们背出提前记好的答案。

如今娱乐活动匮乏,除了大小眼带着一些伤残的族人专门讲故事外,族人的精神世界并不丰富。

大小眼刚开始讲故事的时候,人们喜欢听那种被杀了吃了的大肥猪重新复活,永远吃不完的故事。

吃饱饭了之后,人们喜欢听那些超脱他们想象力的神话故事。

陶夏忙于建城、修路这些事儿,常常不在城中,编故事的活儿就落到了石影头上。

秋收之后,趁着农闲,他挑选了几个帅哥美女,带着会吹笛子和弹琴的族人,搞出了一台戏。

戏的内容是提前给陶夏审过的,毕竟这是思想阵地,不能被有心人利用,传播什么有违城邑现行法令制度和未来发展方向的私货。

“石影弄出的故事,肯定有意思。”

几乎所有人都是这样想的,抓上一把炒豆子,带着期待跑到了运动场。

这还是城中的人第一次来,靠着山简易修建的运动场已经有了雏形,不能遮风挡雨,但座位还是足够城中的人坐下。

篝火和简单的幕台已经准备完毕,石影出来敲了敲鼓,喊道:“一会都不准说话,谁说话就出去,这是这里的规矩。”

“知道了!快点开始吧。”

铜锣敲响的瞬间,整个场地都安静下来。

帷幕拉开,穿着彩衣戏服的演员从帷幕后走出,笛手吹奏起配乐,鼓手配合着演员动作敲响鼓点,演员们摇曳着身姿,在火光下明艳照人。

从未看过戏剧和化妆打扮的族人纷纷发出了各种各样的叫声,直到石影指了指门口,这群人想到这里的规矩,这才安静下来。

无论是布景还是演技,在陶夏看来简直就是村委会秧歌队的级别。

但人漂亮,衣衫鲜亮,嗓子诱人,加上族人从未看过戏剧,还是立刻被吸引住了。

这出戏演的是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族人们异常爱看,陶夏打算后面让石影编些鼓吹家庭制度、男耕女织布等日常故事。

真正高级的思想灌输,从来不是填鸭式的,而是在戏剧影视中,看似无意实则用心塞入私货,达到润物无声的境界。

或是鼓动,或是引诱,但却并不赤果。

这样的戏剧月休演一次,由于太受欢迎,在各族族长和族人们的强烈要求下,增加到每月演三次。即便是一个月把同个故事演上三遍,也是场场爆满。

除了业余生活日渐繁荣之外,各项生产活动和军事活动也有条不紊进行着,转眼到了第四年的春天。

藤萝部族在前一年春天烧出来的荒地,如今再次杂草丛生,大地上的生命力永不停息。

人类改造自然的脚步亦不停息。

陶夏组织各族在这里建造了长宽两百步的小城,作为向东扩张的据点。

因为太阳是从东边升起,这座小城便取名为阳城。

阳城建好之后,各族、野民村子迁来部分族人,族人带着奴隶,城邑很快便聚集了将近一千人在此居住生活。

阳城官吏的整套班子也照搬陶城的管理模式,陶城各司的副手,迁到阳城后成了正职,在新的土地上大展拳脚。

阳城通过水路与陶城快速传递信息和物资。

至此,一隅之城进化为三城鼎立的格局。

以后,陶夏经营的这方小天地终于可以称为--方伯之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