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始制文字(1 / 2)

加入书签

陶夏心里盼着其他部落的人能尽快来交换物品。当他们看到这整洁的村落,焕然一新的生活,必定想要停留下来一同居住,这才能加快繁衍生息的速度。

最小的弟弟冬,只有十岁,他没有加入今天的割草沤麻劳动。

在一天繁重的劳动结束之后,他拿了一块陶泥板过来找陶夏。

“呀,这是今天大家劳动的场景!”

陶夏欣喜地捧着陶泥板,一把搂过眼前的男孩,紧紧抱在怀里,因为她想到弟弟的技能可以帮助自己在部族中开展科教文化工作。

真是好弟弟啊。

黑影在不远处看到这一幕,面露凶色。冬可不在乎他的示威,得意冲他翻了个白眼。

“我来教你们画字吧。小冬,你去把孩子们都叫来,大家一起学。”

这群孩子都要好好培养,作为日后的统治阶级,必须要掌握书写、计算、统筹等知识。

在教了孩子们山水日月这些简单的象形字之后,陶夏鼓励孩子们自己创造字,把身边所见所谈之物全都造出来。冬的小脑袋很喜欢研究字形,他创造的字也是最多的。

每确定一个字的字形,枫表哥把这个字刻在陶泥板上烧出来,挂在村落里的大树下。族人们在闲暇时、经过时都能认一认、学一学。

起风的时候,这些画着字的陶泥板,叮叮咚咚的撞在一起,发出悦耳的音律,成为了部族的第一个风铃。

也许是前一世六七月的时节,勤劳的太阳早早起床,热情中透着些许鼓励,唤醒沉睡的万物。

陶夏筛选出一些容易栽植的植物,让女人们从原野上移植到屋子前后。例如,青菜、韭菜、荠菜、芥菜、紫苏、小葱等等。

忽然有孩子大声呼号:“大家快来看啊,鱼头舅舅抓到了一条一人高的大鱼!”

众人纷纷围到村落中心,真的,那浸满了血的鱼被舅舅抱在怀里,个头比一个孩童都要大。

见陶夏来了,鱼头舅舅把大鱼放在地上,剖开鱼腹,取出了一个木片。

他解释道:“我把木片弯成起来,将弯进去的地方插在一小截芦苇上卡住,芦苇上面栓上虫子。大鱼吞下木片,芦苇在鱼肚里松开,被压弯的木片弹开,就戳通了鱼肚子。大鱼自己就漂在水面上,等着我去捉了。”

他将这个东西传给了旁边的几个人,演示了一下,弯好之后用手轻轻一捏,薄片立刻弹开。

族人顿时想通了这东西是怎么捕鱼的,纷纷向鱼头舅舅竖起了大拇指。

虽然都是“睡后捉鱼”,但这木片可比陶夏的鱼篓捉住的鱼个头大多了。

见舅舅如此优秀,陶夏热情地为舅舅欢呼鼓掌,在部落里营造出浓厚的“比、学、赶、帮、超”的氛围。

她接到旁人传来的木片,放在手中摆弄,想到前一世生活在极地的因纽特人会在有弹性的鲸鱼骨上面涂抹一些动物油脂,弯好后放在外面冻上。那些因为漫长冬季而饥饿难忍的狼、熊会吞下这枚鲸鱼骨,被胃轰热后鲸鱼骨会伸直,刺穿他们的胃。

“姐姐,我心里一直有个疑问。你让我算鱼的数量,可是鱼有大有小,几百条小鱼也没有这一条大鱼吃得饱,那该怎么办呢?这条大鱼要记多少条?”秋稚嫩的声音打断了她的回忆。

陶夏一直让秋来帮助老祖母统筹部族的食物和物资。

她这么做是有深意的,这样可以培养秋计划分配的能力。

通过计划分配食物,就可以知道部族里残存的食物还剩下多少。食物的多寡决定第二天的工作:是去捕鱼狩猎第一产业保证生存?还是可以空出时间发展第二产业?

这样她在搞研发的时候,便有人能照料着部族的日常事务。

看着提出问题的妹妹,陶夏心想孺子可教也,便乐呵呵的引导她:“你有好的建议吗?”

秋咬着自己的小辫子,朝天上看,每当她想不通的时候就会这样。

陶夏拿过梯子,从草棚上取下一块挂着的熏咸肉,拿出石刀递给小秋道:“来,切一块,分量是你大约能吃饱的。”

小秋接过去石刀,比划了一会儿,用力在熏肉上切下来一大块:“差不多这些就能吃饱了。”

“那石头舅舅吃这些能吃饱吗?”陶夏继续耐心引导。

“肯定吃不饱。石头舅舅力气大,饭量也大。他得再吃这么一大块。”秋拿起石刀浅浅割出一道印记,把分量比划出来。

“所以吃饱吃不饱,不在于数量,而在于重量,对不对?”

“对!”

“那么我就把你一顿饭的量,称为一斤。不管大鱼小鱼都换算成多少斤,然后记录斤的数量。”陶夏说道。

“可以是可以,但怎么换算呢?”小秋又抛出一个好问题。

“给你个任务,你和弟弟妹妹们想个办法,弄出和这块肉一样沉的砂子石子,装进布袋里。然后你应该就知道怎么办了?”

“我自己就知道了?”

“嗯,弄出一斤的布袋子,你就知道了。”陶夏双手围住秋的肩膀,给她鼓劲儿。

秋看着熏肉,心想这可不好办,怎么才能弄出和这块熏肉一样沉的砂子呢?

这边刚解决完秋的疑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