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明棣有话要说(一)(1 / 3)

加入书签

明棣从小就知道自己肩负的责任。

他也很清楚,自己的父亲因何而亡,祖父因何而亡,曾祖父又是因何而亡。

明家的祖先,与朱家的祖先是好兄弟,结伴揭竿而起,在战马上打下了大原的江山。

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结识了喻家的家主、文家的家主和贺家的家主。

大原建国之时,明家的家主深知自己在治国方略上不如朱家的家主,于是便主动让贤,把大好河山送到了朱家的手上。

朱家家主感念兄弟的恩情,留下了一封密诏,若朱氏子孙不得民心,则可拥戴明氏子孙上位,并将这封密诏封存在了皇宫的一间密室里。

大原初始,百废俱兴,第一任皇帝便把明家封为昭王,待之以亲弟之理。追随着他们的军师都封了文官,武将也都受了封赏。

大家一团和气地开启了大原的第一篇章。

二十年后,明家家主,也就是当时的昭王暴毙。

太医给出的结论是那些年征战沙场受伤太多,身体透支太多,实在无法熬到古稀之数。家人便没有过多的怀疑,只按照份例准备丧事。

皇帝却是很重视这次的丧事,从宫里派了人来,专门料理昭王的丧事。

与此同时,有御史言官上谏:昭王一脉为异姓王,按照之前礼部修订的章程,是不能册封异姓男子为王的。

皇帝在朝堂上雷霆大怒,气得吹胡子瞪眼睛的。

明家在宫外的老老小小们听了这件事,在灵堂上感动得稀里哗啦。

昭王出殡之后,明家的番位被削,昭王的儿子被册封为文郡王,依旧按照之前的礼制进宫陪太子读书。

五年后,皇帝撒手人寰,新上任的皇帝按照自己父亲的交代把存放那密诏的密室外又加了三层机关。

加完了机关之后,宫里悄悄运出了几车带着腐味的茅草。

新皇登基,自然还是重用明家的文郡王的。

一时之间,大原国运昌隆,人民安居乐业。

文郡王在妻子生下儿子之后,身体每况愈下,日日都有宫里的太医给他调理身体,可却没有起色。

文郡王的妻子将儿子教养得极好,到了差不多的年纪依旧进宫陪皇子们念书。

可她却再没有身孕,连文郡王的所有小妾们都没有身孕。

明家就只有一个独苗,还每天到宫里去陪读。

慢慢的,文郡王对于政事的处理有些力不从心,皇帝也慢慢扶持了别的人,明家在朝中的势力又一次被削弱。

文郡王从四十四岁开始就在病榻上流连,非必要的事情并不会出现在朝堂之上。

皇帝却对明家越发重赏,流水一样的补品送到文郡王府,每天都有太医院的太医守在文郡王府,就为文郡王一个人看病。

文郡王撑了三年,终究还是撒手人寰。

他的儿子却自己上表:明家并非朱家子孙,出了一个王爷一个郡王已经是皇家给的天大的福分,明家子孙勉强承袭有损根本,故上书请求皇帝收回明家郡王的册封。

皇帝面上拒绝,八日之后却批了这折子,同意了明家上表的事,把明家的家主封为了勤政公。

至少是给了一个爵位,同其他权贵一般。

明棣的父亲是个极其聪明的人。

他敏锐地从自己祖父和父亲的身上发现了不对劲的东西,也发现了跟在自己身边的小厮冷酷探究的眼神,然后顺腾摸瓜发现了藏在柴房房梁上的那一包毒药。

他不动声色地定期换了清热去火的药上去,然后让自己的母亲给他物色家庭一般,教养极好的女子。

万一他有个好歹了,这女子得撑得起门楣来才是。

如今的明家已经住进了勤政公府,再次回到文郡王府的时候,明棣的爹在父亲原先的书房里找到了一幅画,画上明明是桃花夭夭的时节,人人都在庆贺春天的到来,却有一人穿着棉衣斗篷瑟瑟发抖。

明棣的父亲把这画藏在斗篷里带回了家,屏退左右重新展开,发现裱好的画下面竟然有一个夹层,夹层里藏了一张纸。

纸上是祖父的笔记,清楚地交代了当年扶持朱家登上大宝的始末,还在上面交代了那封密诏存放的地址,最后严谨自己的子孙后代要好好扶持朱家的子孙坐稳大原的江山。

明棣的父亲那一刻才意识到,自己的祖父根本不是因为久征沙场才早亡,自己的父亲也不是因为身体孱弱才早衰,明家从昭王掉到文郡王也全是上头那两位的意思。

他不禁吓出一身冷汗,还好自己先下手为强,上书要求撤除郡王的封赏,也算是打消了一点皇上的担忧,还顺着那个小厮查到了毒药还给替换了,否则,他都不敢想,因为这样一封密诏,明家的子孙还能活几个?

那一夜,他在书房里待了整整一夜。

从那之后他的身体状况也时好时坏,找了很多医生都看不出个所以然来。

京城富庶的人家都知道明家权势滔天,倒是想把姑娘嫁到他们家去。可一听说明家现在那小子身子时好时坏的,又怕他像他老爹一样英年早逝,所以不敢把女儿嫁过去。

最后明棣的爹选中了明棣的娘,家世不显赫,人却是能将一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