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1 / 2)
刘彻对天幕用些古里古怪的词语已经不感到意外了,毕竟时代不一样嘛,好在他还能联系前后文大致明白涵义。
对天幕说他好运,他只觉理所当然,他可是天子,受到上天的眷顾不是天经地义的事吗?
倒是对于天幕预言的未来,刘彻虽还认真听着,但情绪却逐渐平静下来,对他而言,最坏的结果已经知道了,未来他又岂会再走上老路?既如此,何惧之有?
……
倒是不相干的朱元璋,虽然对前事已知,但听着天幕中的后世人从另一个角度来解读古人事,倒也觉得新奇,听得津津有味。
还有心情跟儿子们闲聊道:“汉宣帝一生经历也确实传奇,难不成真有天命一说?”
有机灵的儿子马上拍马屁说:“爹可不就是天命所归吗?”
朱元璋回味了一下自己前半生的经历,也颇为自得,顺势开始对汉武帝指指点点起来:“还是怪武帝沉迷求仙,不然怎会父子相残,致使子孙凋零。”说着,看了看心爱的长子,得意地说,“咱家就不会出这样的事。”
……
【“汉武帝既驾崩,便是汉昭帝刘弗陵继位。”
“刘弗陵登基时年纪尚小,估计也没怎么注意过刘病已这个侄孙,于是在昭帝朝,总的来说皇室表现的态度就是漠视,既没迫害,也没特殊的关照。”
“在此之前由于掖庭以上无诏为由,拒绝了抚养刘病已,这让丙吉颇为为难,只能自己补贴皇孙衣食,可这终究非长远之计,刘病已也不能一直跟着他生活在监狱里,而他是非亲非故的臣子,也不能养在他家。”
“于是,丙吉将刘病已送到了他的外家,也就是他的祖母史良娣家,想托史良娣的兄长史恭抚养。从汉宣帝登基后对史家的追封加恩来看,史家对他应该还不错,史书中特别提及,他的曾外祖母,即史良娣的母亲贞君,但看见孤苦伶仃的曾外孙,心中甚是怜惜,虽年事已高,仍亲自照看他。”
“得蒙丙吉和外家的照顾,刘病已得以平安长大。”】
刘询想起幼年时曾祖母的慈爱,心中颇为怀念,只可惜,子欲养而亲不待,等自己能回报时,曾祖母却不在了,自己只能加恩史家,终究是遗憾啊。
而汉武帝朝的贞君,看了看怀中的小女儿和一旁的大儿子,心中咯噔一下,与丈夫面面相觑,这个史家不会是她家吧?
【“后来被武帝承认身份,并下令收养至掖庭的刘病已再次遇上了贵人。”
“那就是彼时的掖庭令张贺。”
“张贺的父亲是武帝朝颇为有名的酷吏张汤,其与太子刘据交好,为太子宾客,结果在巫蛊之祸之中受到牵连,本应处死,好在其弟张安世受到武帝重用,他上书为哥哥求情,因此张贺得以被赦免,但被下了蚕室处以了宫刑。”
“但就是如此巧合,正因为被处以宫刑,张贺才能担任往往由阉人才能担任掖庭令。”
“刘病已被收入掖庭后,正巧在张贺的管辖范围,虽然被牵连受刑,但张贺不仅心生怨气,反而十分感怀刘据的冤死。因此对于刘据留下的唯一血脉,张贺生活上关照有加,不但自掏腰包承担了日常所需其他花费,再等刘病已长到读书的年龄,他还亲自担任其启蒙老师,教授读书识字。”
“可以说,若不是张贺教导,大字不识不通文墨的刘病已,即便是卫太子后裔,也不可能成为皇帝的候选人。”】
武帝朝。
所有人的目光都移向站在右侧一角的中年男人,正是担任御史大夫的张汤。
生性脾气冷硬的张汤此时却有些懵,他抬头看着天幕,从未想过会如此突然地得知儿子们的未来,一时之间不知作何反应。
“张卿……”
听到皇帝的召唤,张汤立马回神,肃然应道。
刘彻一脸高深莫测的表情,主要是他把自己心腹爱将的儿子宫刑也有些不好意思:“卿之子品性忠厚,又与太子有缘,改日带进宫来,也让朕和太子见见他。”
张汤内心深处下意识是有些抗拒的,任是哪个疼爱儿子的父亲听到儿子的遭遇,也会想要儿子远离危险,但理智很快就重新占据了大脑,他连忙恭声应喏。
张汤心里思忖道,虽说太子未来未必一帆风顺,可好歹最糟糕的结局已经被天幕揭露,真正的未来尚未可知,而贺儿与太子、皇曾孙有了前缘,将来必得太子青眼,只要太子能顺利继承皇位,张家又不行差踏错,可保几代富贵呐。
张汤这样想着,他能想到的其他臣子也能想到,不由嫉妒地瞟了一眼他,不过一小小刀笔吏出身罢,也不知走了什么狗屎运,自己能得陛下赏识不说,儿子竟也有这等机遇,而他们却还要提心吊胆提防天幕说出什么要命的预言……
【“张贺在教导刘病已时,多次向其弟张世安称赞他的才干,当时张安世担任车骑将军,是与霍光一同为汉昭帝辅政的大臣,张世安忠心于昭帝,总是禁止兄长夸赞刘病已,认为既然已经有了年轻的皇帝,就不该称道皇曾孙。”
“无可厚非,刘病已身份敏感,有了刘弗陵这个正儿八经的皇帝在,任何对他无端的夸奖,都是为他招惹是非。”】
刘询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