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发展史(1 / 2)
看着洪敏宸愤愤然的走了,华宏阳和王春年都有点傻眼,这是受了多大的委屈啊,能气成这样。 洪敏宸的气愤冯斌鑫感到了,华宏阳和王春年的疑惑冯斌鑫也看到了,一时间只能苦笑一下后说道:“华经理,今天又让你们为难了,不好意思。” 华宏阳客气道:“没事,刚开始合作,流程不清楚也很正常。” 冯斌鑫很清楚自己买断库存的事骗不了华宏阳,毕竟码头的材料堆在那,只不过是没有点破而已。 而这段时间连续发生的几件事换谁都免不了都会产生想法。 第一次周末要求先发货可以说是为了应对今后可能的特殊情况一种试探,人家很配合。 第二次再次周末发货,人家委婉的告知了底线。 顺庆拉丝厂不涨价事件,高规格会谈满足要求后人家也通融了,只是这件事多少是透支了合作的诚意。 孟达拉丝厂采购的事莫名让人家“被”出面多少是有点过分,虽然紧急弥补了但对今后有什么样的影响只能是听天由命了。 现在又出了这档子事,自己要怎么沟通才能将不利影响降到最小呢…… “小洪刚刚来要买100吨货但只带了5万现金,我没同意他借用公司的钱,所以他有点情绪,让你见笑了。”为了公司的利益冯斌鑫避重就轻的努力将事情简单化。 听到这事华宏阳一时失语,心里不由的也是苦笑了:得,友嘉公司的问题又一次闹到自己这来了,这真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自己怎么就总是躺着中枪呢? 冯斌鑫感到自己也压抑的厉害,在三人木沙发上坐了下来,有点疲惫的说道:“华经理,最初我是跟着洪总从汕阳工贸公司一起出来单干的。” 这是要说友嘉公司的发展史吗?华宏阳立刻走到了一边的单人木沙发上坐了下来,王春年重新泡了一杯水后默契的坐到了另一边的单人木沙发上。 “当时很多拉丝厂也都是刚起步,每次买货也就是三吨、五吨的。而我们呢,是个生意就去码头发货。经常会碰到我去码头发货了,又有人买货了,洪总就也过去码头,那时候都是骑单车,在路上相互碰到只是打个招呼都不停下来,赶紧得有个人回到公司坐镇着。” 冯斌鑫口气怎么听都有点是心理宣泄了,华宏阳和王春年是一脸认真的听着。 友嘉办公室里叶瑞文也是相当郁闷。 洪敏宸到公司最初的表现让叶瑞文充满了信心,但之后的表现让他越来越看不懂了,到最后直接赌气说直接到钢厂去买货让他彻底的无语了。 就不能多聊聊公司目前的情况?主动的表示可以跟钢厂去协调,跟钢厂派驻的人去走动走动?毕竟代理制是由你操作起来的,既然冯斌鑫已经表示对公司有好处了就不能顺杆爬爬?冯斌鑫可以拒绝你参与公司的运作,但没有理由拒绝你整体的协调吧?这样不就可以慢慢的渗透进来了吗? 买材料的事冯斌鑫其实已经让步了,又何必一定要将自己的利润最大化?销售中最怕的就是这点,你不给别人一点利润空间人家为什么要跟你做生意?更何况这本身还是赚自己的公司的钱!冯斌鑫已经让了50元每吨,转手卖到外面加价100元每吨是最起码的,作为第一次这样操作能够有这个利润也不错了,最主要的是只要有了第一次就可以有以后,慢慢的参与销售、参与到公司的运营不是更有意义? 既然争取了,可以慢慢的谈啊。漫天要价就地还价,不能历史最低价可以就折让50元每吨,不能买100吨可以50吨就算20吨也行啊。可洪敏宸倒好,直接赌上气了,莫名其妙的直接去跟钢厂买了,就钢厂那两个人,这样去有的好吗? 叶瑞文看着洪怒气冲冲的去找钢厂的人,看着冯斌鑫过去解围,看着最后洪敏宸几乎暴走的离开,一时间有点灰心丧气,百般苦涩的坐了一会随便找了个理由跟林锐明打了个招呼后也下楼离开了公司。 一大早还是热热闹闹的办公室突然间就剩下了林锐明一个人,一时间他有点恍惚起来,看到冯斌鑫在钢厂办公室聊上了,索性也走了过来,王春年赶紧也拿了个椅子让他坐下。 这时的冯斌鑫已经调整好了情绪,准备彻底的将公司的情况说清楚,即是跟钢厂的人拉近关系,也是免得他们在外面听到一些不靠谱的传言,误解了公司。 看到林锐明也过来后冯斌鑫只是朝他点了点头又继续说道:“当时不管是钢厂还是客户都念着洪总的人品照顾着生意,所以公司的生意越来越好,没几个月老吴也辞职过来了,开始专门跑市场,再一年后老叶也过来了。后来生意慢慢做大了,人也就越来越多了,当时是卖方市场,材料的差价也大,洪总又能保证拿到货源,于是就大家一起集资了点钱,尽量将生意做大的同时也照顾一些方方面面的关系。” 一直认真听讲的华宏阳点点头。厂里是最早引进高速线材生产线的,90年代中期时几乎没有竞争对手,材料一直是供不应求。 “当时市场好一直上涨,客户都是带着钱来买货,我们更多的考虑是照顾到每一家客户的生产需求,哪里像现在基本都是货到付款还拖着日子,所以生意很快也就做大了。” 冯斌鑫回忆着历史的辉煌,王春年在一旁也是感慨:当年钢材行情的火爆和之后暴跌历史,大学专业课的老师曾作为经典案列进行分析。 “公司形势越来越好,洪总就想培养洪敏宸,当时我们也都支持,毕竟这公司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