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莎莎吃面包吗”(1 / 2)

加入书签

自马来西亚一行以后,我和曼昱莎莎大头都熟悉了很多。

听了曼昱的话,我还特地去关注了几位的微博。

莎莎和大头二人确实在微博上相互蹦迪。

一路从2017年莎莎给头哥加油翻到了2016年。

莎莎:“昨天看你比赛视频太厉害了。”

头哥:“别闹哈哈。”

我似乎沉浸在他们相遇相识的那个磁场里不可自拔。

有缘分的人遇见总是有迹可循。

就像英语里那句:“You have me at the first sight.”

一眼定终身。

灵魂共鸣的人遇见就像磁铁吸附的那一刹那,注定有声。

如今的他们是这样。

10年前的我似乎亦是如此。

*

17年国庆期间,我们学生会组织和北体联谊。

正巧马来西亚三人组也在北体打“草根vs国手”对抗赛。

莎莎听说我在北体,特地邀请我去综合馆看她比赛。

本就对联谊无感的我立刻欣然出门前往。

走到半路想起来已经快到饭点。

又折进教超里给他们买了几袋酥皮奶油夹心面包。

等我赶到综合馆的时候莎莎的比赛已经开始了。

大头坐在场边观赛。

我把一整袋面包递给大头,“给你们买的,先垫垫肚子。”

大头看到面包眼前一亮:“笙姐您真是天使,我快饿得前胸贴后背了。”

他从袋子里掏出两条面包,其余的分给了别的小伙伴。

一条面包被大头小心翼翼地放在身后斜侧方。

然后拆开另一条心满意足地嚼了起来。

不一会儿曼昱过来坐下。

大头没太在意,只是用余光扫了眼放在身后的面包。

曼昱发现大家都在吃面包,便问了句:“哪来的面包,是给我们的吗?”

在得到肯定答复后,曼昱也随手从后面拿起一条吃了起来。

只是,大头在发现曼昱手里多了条面包的瞬间,顿时一个激灵猛然回头。

速度快到曼昱被吓了一大跳。

而他骤悬的心,似乎在看到那条被他提前拿出的面包还安然无恙后,狠狠沉了下来。

继续开开心心抖腿啃面包。

“没事够吃的。”我笑着打趣小狗护食般的大头。

大头也没解释,只是摇了摇头边扣手机边关注莎莎比赛。

莎莎毕竟是国乒种子选手,赢得速战速决。

见比赛结束,大头放下手机,原本放松的姿态也变得板正起来。

他和同伴指了指朝看台走来的莎莎道:“孙颖莎来了。”

我能感觉到他的呼吸似乎都变得急促。

在莎莎靠近的瞬间,大头拿起身边的衣服想给莎莎腾个座位。

发现莎莎没有坐下的意思,又悄悄放下了衣服。

“莎莎吃面包吗?”

大头嘴里还嚼着面包,说得含糊又热切。

我终于知道了那条面包的用途。

“头哥,你吃一脸渣。”

莎莎坦率直接,指了指头哥的脸。

大头的眼神立刻从纯情期待变为慌乱无措。

他伸手狠狠揉了揉自己白到发光的脸蛋。

眼神里莫名多了些窘迫、沮丧和失落。

担心没揉干净,又用袖管反复擦了擦。

一直到教练来告知下面比赛的安排,还是忍不住用手多抹了几遍自己的脸。

那时候的我没法解释他的反常,只是觉得头哥大概有洁癖。

直到后来在心理学的选修课上,我学到了一个名词。

“瓦伦达效应。”

指越在意越容易患得患失,结果也越可能不尽如人意。

而这一切都只源于两个字。

在意。

那时候我才明白,原来头哥很早就开始在意莎莎。

早到可能要从那条面包说起。

也可能要从那杯九珍说起。

甚至有可能,是从他们的13岁说起。

*

一个月后,也就是2017年11月,我随张指导陪着莎莎大头去了印度。

参加2018年布宜诺斯艾利斯青奥会乒乓球项目亚洲区预选赛。

“听说这次预选赛有平野美宇和张本智和,不知道能不能和他们切磋切磋。”

莎莎摩拳擦掌,很是期待。

“强者总会相见的,不一定是在半山腰,也有可能在顶峰。”

张指说话向来含蓄、温柔又有力量。

“我们肯定能在顶峰等着他们。”大头拍了拍莎莎的脑袋。

17岁的少年说这话时微微昂起头,自信、坚定又勇敢。

大头的话一点也不假。

抽签的时候,二人都没抽到日本那两位实力小将。

但莎莎和大头在预选赛中的表现确实相当亮眼。

比赛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孙颖莎对阵斯里兰卡选手KAPUGEEKIYANA Hansani、伊朗选手ASHTARI Mah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