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8章 即将诞生的第一个金属工具【7/10】(1 / 2)

加入书签

第二批铜矿石被乙队运回来了。

第一批运回来的铜矿石总重量超过七千斤,第二批铜矿石更是接近八千斤,之后几批铜矿石的重量或许还有可能提高,不过之后若是不增加挖矿的人手,每批产出的矿石重量肯定会下降。

果露在地表容易发现和采挖的铜矿石采光后只能向下采挖,挖掘铜矿石的效率只会慢慢下降,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能够发现这么一个适合开采的铜矿已经非常幸运了。

比邻河边的冶炼区已经清理出来一半区域,另一半区域正在清理中,从铜矿区运送回来的两批矿石都被运到冶炼区旁边堆放,还有一批土砖也被运到冶炼区旁边准备用来建造土高炉和砖窑。

新的一天,彪和缘带着五十个成年男性族人组成狩猎队外出狩猎,慎带着丙队到小河边捕鱼,苏焱带着五十多个族人前往冶炼区,松留守部落。

“坚,你带一半人继续拔草、砍树。”来到冶炼区后,苏焱下达任务。

“诺。”坚领命,带着二十多个族人转身继续清理冶炼区西侧还未清理完的区域。

坚带着一半人走后,冶炼区已经被清理完的区域只剩下不到三十人,苏焱继续下达指令,剩下的人平均每七人一组分成四组,每组负责建造一座建筑,其中三组建造砖窑,剩下的一组建造土高炉。

苏焱在冶炼区的西侧用树枝划出四块小区域,其中三块区域平行放到一起,每块区域大概十余平方米,这三处区域将分别建立一座砖窑。

相比于土高炉,砖窑的构造要稍微简单一些,其中有族人参与到龙部落第一座砖窑的建造,有一定建设经验,苏焱只分出一点心思来指挥这三组人建造砖窑即可,重点还是放在建造土高炉上。

已经被苏焱勾画完成的土高炉是一个圆台(柱体),高约两米,底部直径约一米,顶部直径约零点六米,上窄下宽,在围城圆台的墙面上会留出各种规格的空档,作为放料口、出铜口、出渣口、排烟口、进气口等进出口。

现在苏焱只需要按照自己勾画出来的图纸指挥族人将其建造出来就可以,至于改进土高炉,还得等这座土高炉冶炼出几炉铜水后发现问题才能进行改进。

一块块土砖堆砌,砖窑和土高炉在快速建造中。

“这边不要放土砖,这边空着。”

“那里多放几块土砖,加厚。”

“对,就这样,不需要再留空档了,往上堆砌土砖。”

族人们认真的完成苏焱的一道道指令。

砖窑的结构比土高炉简单,建造更快,下午时间过半,三座砖窑都已经快要建造完成,只等着用黏土将砖窑所有的缝隙都堵死。

看着族人们用黏土将砖窑上一道道缝隙堵死,苏焱突然想到一个和冶炼出铜后打造金属工具有关的事情。

怎么用铜打造成工具?

苏焱脑海中冒出的第一个想法是利用打铁的方式将铜打造成工具。

打铁即锻炼烧红的钢铁,将其打造成自己想要的器物。

铁匠,一个非常熟悉却已经离现代人远去的职业,在古代,一件件钢铁兵器、农具都是铁匠拿着一把铁锤叮叮当当敲打出来的。

锻造或者说打铁是一个技术活,一个完全不懂打铁技术的新人想要拿着铁锤打造出一件最简单的农具都是非常困难的事情,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摸索才行,苏焱就是这样的新人。

锻造是一个技术活,不过有一种方式金属加工工艺比锻造要简单许多,几乎没有太多技术可言,它也是人类最先掌握的金属加工工艺——铸造。

铸造是将液体金属浇铸到与零件形状相适应的铸造空腔中,待其冷却凝固后,以获得零件或毛坯的方法,铜和铁都适用于铸造,商朝时期重八百七十五公斤的司母戊方鼎,战国时期的曾侯乙尊盘,西汉的透光镜,都是古代铸造的代表产品。

相比于拿着铁锤来回敲打定型的锻造工艺,铸造工艺只需要将滚烫的铜汁或者铁汁倒进提前做好的铸模中就好,待金属汁液冷却完毕就能获得想要的金属工具。

用来做铸模的材料也很简单,直接用河岸边随处可见的黏土就行。

可以先用黏土堆出一个长方体来,假如想要一把刀,可以在这块长方体黏土上抠出一把刀的形状,将滚烫的金属汁液倒进去冷却完毕就能获得一把刀的毛坯,将毛坯细细打磨一番,一把大刀正式出炉。

将刀换成剑、枪头、匕首、斧头、铲子等形状都可以。

龙部落的第一个金属工具即将诞生,苏焱决定打造一件对龙部落来说最有意义的的工具——尺子。

统一度量衡是秦始皇做出的伟大功绩之一,刚刚结束的战国时期原各国地区都用着各自的度量衡,非常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当度量衡统一后,各个地区的经济交流变得顺畅起来。

苏焱将文字带入到龙部落中来,不过对于长度、重量、容积的描述依旧比较原始,通常想要表达一个某个长度时会直接用绳子或者木棍的长短来表示,若是想要表达两个地区之间的距离,可以用走多长时间的路来表示,重量同样是用另一个物体来做对比。

没有准确的度量衡,对之前龙部落的影响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