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五、北地战起(1 / 2)
,最快更新五代兴唐最新章节!
现在的形势仿佛又重新回到了十多年前,晋梁战争末期,庄宗称帝前的时候。
共和六年十一月,李岌率大军渡过黄河到了齐州,终于下决心把主要的精力集中在结束南北割据状态的战争方面。
李嗣源已老。听说还得了风疾(脑溢血),虽然没有瘫痪在床,但是连走路和说话都受到了很大影响。洛阳朝堂群臣和将领是各怀心思,各找关系,谋寻着退路。
俗话说破船还有三千钉,幽州石敬瑭、赵德钧所部七万兵马虽然与南方隔断了联系,也牵制了北军的镇、定和山北三处军镇的军队。此时,在黄河以南,北军所面临的是南方的天平军和泰宁军两座军镇。郓州天平军节度使王建立是李嗣源的部将出身,而且他此时在濮州与李嗣源的三子,东都汴梁留守李从厚在一起,不到山穷水尽,是不可能投降北军的。
而兖州泰宁军节度使王思同却是如墙头草,态度摇摆不定,如果北军能够击败李从厚、王建立的大军,那么泰宁和徐泗两座军镇就能不战而下。
十二月,李岌命李继忠为先锋,包括夏鲁奇、符习所部共七万大军自齐州而出,沿黄河南岸西进,准备攻打黄河下游的重要渡口杨刘镇。杨刘渡口距天平军治所郓州不过百里之遥,是黄河下游的三大渡口之一,地理位置极为冲要。北军如果攻下了杨刘,不但可以与黄河北面的魏博军镇连为一体,而且随时攻打南军的天平军、泰宁军等黄河南岸军镇,更是可以将南方重镇汴梁纳入自己的军事打击范围内。
李继忠率北军前锋万余兵马逼近杨刘城,杨刘城内只有守军三千人,根本无力抵挡北军的进攻。李继忠命令士兵背负苇草填平护城壕堑,更是身先士卒,冒着敌军矢石,亲自率队夺城。这样一来,北军人人舍生忘死,奋勇登城,只用了一个多时辰就将将杨刘城攻破,并生擒守将杨思权。
天平军节度使王建立闻报,率军三万从濮州东进,企图从北军手中夺回杨刘渡口。
王建立率军行至阳谷,闻听李岌已经率大军西来。这下王建立又被吓住了,不敢再前进,干脆在阳谷筑垒自守,又在安乐镇将黄河南堤掘开,以阻挡北军的进攻。
由于河堤被掘开,黄河改道济水入海,加之郓州山地以西大野陂(梁山泊)二百余里水面阻隔,北军只得暂时终止了原来西进,夺取濮州、德胜渡的作战计划,将攻势停了下来。
夏鲁奇欲率军从杨刘往攻郓州,李岌想了想说道:“南面的战事就先这么样罢,先静观其变,待其内乱自生,然后再采取行动,现在不必浪费力气。”
“陛下如何能断定南军必生内乱?”夏鲁奇开口问道。
李岌却没有回答,而是转过话题道:“朕欲亲往北面,全力攻取幽州,夏爱卿与朕同行吧。”他说这话的意思,就是准备将夏鲁奇调回中枢。
夏鲁奇怔了怔,然后说道:“臣全凭陛下吩咐。”
李岌于是留符习为南招讨使,符彦卿、乌泰二人为副,分守齐州、博州,其后率禁军与夏鲁奇所部骑军共三万,从杨刘镇前往幽州。
南方的战事就这么又停了下来。
由于王建立掘开黄河,黄河改道济水入海,双方依然保持着隔河对峙的局面。
只不过因为符习投靠的原因,北军已经将后世的山东大部纳入到了自己的势力范围之内。李岌引大军北上的另一个原因是,石敬瑭引契丹军入援,这次契丹国主耶律德光亲率二十万大军入榆关,元行钦和裴约所面临的军事压力一下子变得空前严峻起来。
……
李岌赶到幽州时,元行钦和裴约两人已经从幽州撤围,大军撤回刘李河(今白沟河)以东,与南军隔河对峙。此时涿州被围困数月,刺史赵莹盼不到石敬瑭的援军,乃降归北军,范阳城倒是落在了北军的手里。
到了范阳城里,元行钦向李岌报告了幽州前线的情况。
此时契丹前军三万已经至幽州,而契丹国主耶律德光已经率大军十余万到了蓟州。另外在塞北,耶律李胡也率十余万大军大举入寇。
事起仓促,李岌并没有想到现在就与契丹突然进行一场全面大战,而且也不愿现在就与契丹进行决战。他自信在自己的治理下,国力会变得越来越强大,治下的人口数量是契丹的近十倍,决战的时间越晚对自己越有利。
中原发生战事,引契丹入援在五代都成了习惯,每次契丹入寇,都会得到无数财物,掳获人口而还,赚得盆满钵溢。结果就是契丹变得越来越强大,而中原边地的燕云、山北之地越加衰弱。
石敬瑭现在还没有举幽州投向契丹的心思,也算是狗急跳墙,在情急之下引契丹入寇,明知这种做法是饮鸩止渴,也是不得不这么干。
“这石敬瑭和赵德钧手上有七万余兵马,若是再加上耶律德光,加起来有近三十万大军。我们在河东和山北还有十余万驻屯军,是不是也全部都调来幽州前线?”元行钦说道,“否则以我们现在的十来万人,怕是情况有些吃紧。”
李岌闻言想了想说道:“山北军要支援坝上,就不要动了,命晋阳、雁门和河中三地兵马前来增援。契丹人不善攻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