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兴学(1 / 2)
,最快更新五代兴唐最新章节!
李岌在回到晋北之后,将两万多的南军降卒和一万多契丹俘虏、两万多卢龙移民分别安置于忻代、云州和山北三地,继续从事艰巨而光荣的军垦事业。随着这三地人口越来越多,屯垦区范围也变得越来越大,普通民众生活安稳,也相对富裕,倒也让山南河北平原地区的民众都感到羡慕。
这种情况倒是吸引了不少河北之地的流民前往山北进行投靠,李岌倒也是来者不拒,全部予以接纳,编入到军籍,进行屯垦戍边。
自中唐以来的藩镇割据,是造成中枢权力日渐削弱,大唐衰亡的主要原因。
五代政权交替如此频繁,也是因为各地军镇节度使手握军政大权,拥兵自重而造成的。
没有绝对的实力,想要急于“削藩”,结果只能就是“兵变”和叛乱。
李岌在太原府周边、雁门、山北和云朔实行军事屯田的另一目的也是为了削弱各地节度使和刺史手上的兵权。只不过他采用的是迂回的方式,手段就显得温和许多。那些屯田区的水坝是他出资修建和,所以所开垦出来的荒地也归皇家所有。
所以这些屯田地是皇田而不是官田,并不归地方所有,直属于皇家。
皇田是免税赋的,所以各地官府无法从这些屯田农地收上赋税,屯田区的出产和利润直接归内廷分配。另外就是这些屯田军各级军官的任命也是归于内廷,各地官员无权干涉。李岌就是采取这种用逐渐壮大各地“屯田军”的方式来达到削弱各地守臣手上兵权的目的。
这些政策目前实施起来并没有遇到很大的抵触。
晋阳是李家的老巢,李岌最初实行屯田是用皇庄来推行的,其后才开始逐渐扩大屯田垦荒的规模。而且太原府一直都由李家直属,并没有军将出任节度,原来的北都留守兼太原府尹张宪是文臣,手上并没有多少兵权。
雁门节度使周光辅由于受伤病困扰,而且也没有多大野心。所以在李岌逐渐向忻代盆地推行军事屯田后,很干脆就连手上的兵权都交了出来,颇有些杯酒释兵权的意味。所以李岌对等周光辅最为优厚,在回到晋阳后加封其为太师,以示荣宠。
而振武军节度使,老将安金全所图无非身后富贵,所以李岌就将在云朔一带所兴建的工坊分了二成的股分给老同志。由于每年收益不菲,安金全也是顺利地将兵权交了出来,现在只是依然挂名为振武节度使,实际上已经不怎么插手具体的军政事务。
至于山北,完全都是李岌一手所打造出来的,驻军实际上也是以屯田军为主,军政大权基本上完全掌控在李岌的手里。
其他地方,泽潞昭义军、同华忠武军、京兆永平军包括新得到的镇州这些军镇,军政大权仍然掌握在各地节度使手上。除了元行锴的成德军因为要防备南军进攻兵力超过了两万兵马,其他符彦超和卢文进两名节度使手上的兵力编制都是整一万员额。
这种事情怎么也要慢慢来,不可能一下就解决驻外镇将兵权过重的问题。
另外,李岌开始慢慢从中枢就把军政和行政分离开来,宰相张宪主管行政,而枢密使元行钦主管军政,这种军政分离的模式,先在太原府和雁门军开始推行,其后再慢慢向各地推广。刺史不再兼管驻军,而由文臣担任,各州军务改由防御使或是团练使主管。
他现在需要的是培养自己的势力,而且也需要助力。
现在这些少年亲军,就等于是他所开办的“黄埔军校”。想要彻底掌握各地,还需要等到这些少年人真正成长起来。
那些出身勋贵和豪门的子弟在一出生后身上就打上了家族的烙印,他们从小所接受的教育就是家族的利益和延续要高于皇家,甚至高于国家和民族。作为皇帝,李岌需要扶植那些没有背景的平民阶层子弟进入到统治集团内部,这也是一种平衡。
所以,在入冬后,李岌下令从明年春天开始,在各屯驻军营中推行兴办官办学堂,经费由各屯田营中上缴部分承担,以供军中子弟免费入学。此举在军中竟是大受欢迎,毕竟在这年代军户大多大字不识一个,知识还为富家所垄断,能让自家子弟得到入学受教育的机会,自是无比欣喜。
负责此事的卢弼对此倒也是十分支持。
他对李岌说道:“陛下此举倒是很能收买军心,现在就是有人想反对陛下,这些粗汉们都会群情汹涌。不过,所付出的代价可是不小,这一个少年若是想要教育培养起来,十万钱是少不了的,就是不知最后有多少能用的?”
李岌答道:“边军苦累,也确实需要些奖励,朕只不过是把从他们身上所得,再花回去一些而已。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朕不过花费一些而已。以前晋军最大的问题就是这些个武将,只会善待自己的亲军,却把百姓当作鱼肉。”
卢弼笑道:“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而非一人之天下,陛下能明白这一点,可喜可贺。可惜这世上尽皆贪鄙之辈,这东西只要到了手里,却是再也一毛不拔!”
李岌慢悠悠地说道:“都说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可是人若不知书,便不晓得大义。所谓侠义大多乡间瓦肆里泼皮之辈,我听说在契丹人来
↑返回顶部↑